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宁地质》2013,(11):28-31
当下,我们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然而随着城镇数量与规模日渐膨胀,种种“城市病”日益显现: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冲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有些地方盲目造城导致空城、鬼城频现。而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农村却在逐渐萎缩与衰落,“进村不见人”、“有地无人耕”成了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对此,中科院有关专家强烈呼吁新型城镇化应治“乡村病”。  相似文献   
32.
吴岗 《国土资源》2014,(3):18-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当前,社会各界对土地改革的议论不少,很多人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快一些、改革的范围能大一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必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审慎稳妥推进。究竟我国土地制度如何改革,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3.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历程,下一步如何改革或者将改革到什么状况,成为今后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分别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村集体经营『生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这四个方面全面为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意见。本文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研究重点,探讨新形势下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构建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4.
正如果说深圳农地入市是一块破冰石,那更全面的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开始顶层设计。1月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指出,中央已经明确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国土部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选好试点,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而据徐德明的进一步阐述,所谓重点领域的其中重要一部分就是"农地",国土部要"引导和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在总结地方已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作为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地入市即将拉开农村土地改革大幕。  相似文献   
35.
岳尚华 《地球》2013,(12):22-25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存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36.
郑仙蓉 《地球》2013,(12):44-47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突破,那么,这次土地改革到底有多重要呢?  相似文献   
37.
樊志全 《地球》2012,(11):76-83
按照中央关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的要求,国务院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列为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要求在今年年底实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这是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切实保护农民合法土地财产权利的需要,是依法硬化地权的重大措施,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8.
叶檀 《国土资源》2012,(2):18-19
2月1号,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从2004年到2012年,9年"一号文件"持续关注,说明农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农业不兴,则中国经济不兴;农业不市场化,则中国经济不可能市场化;围绕农业的利益不厘清,则农民无法真正摆脱小农身份。在九年的时间里,值得记入史册的是取消农业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  相似文献   
39.
城乡一体化时代中国土地改革的大转型创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谁不懂得经略中国土地,谁就不会拥有中国. <诗经>云: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百多年来海外华人奉为圭皋的财富名言就是: "有人就有土,有土就有财";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则认为: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它说明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土地都是不同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命脉之锁钥、生存之动力.  相似文献   
40.
谢哲 《浙江地质》2009,(11):49-50
随着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管理法也逐步得到补充和完善,但新土地管理法的一些条款仍然存在弊端和缺陷,在执行过程中,引发各界人士的争议。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土地立法思想的滞后性。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于迅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一直会在法律条款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