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72.
河北省康保—沽源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基于河北省该区1 ∶ 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54项全量元素数据,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两者资料叠加分析,认为:研究区土壤养分元素普遍偏低,土壤大量营养元素优于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三等为主,占区内总面积的41. 96%,二等和四等分别占区内总面积的27. 72%和25. 00%,坝缘山地和闪电河、葫芦河流域土壤肥力普遍优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综合质量以一等无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99. 95%,二等风险可控区占总面积的0. 05%,重金属主要为镉元素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73.
基于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利用2 638件土壤样品的53项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成果,采用统计分析和离群数据迭代剔除,得到土壤元素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依据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对N、P、K、有机质等19种土壤养分元素指标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依据养分含量的缺乏、适中和丰富状况进行元素指标分类,发现研究区土壤中N、Ge、Se、有机质较为缺乏,CaO、MgO含量丰富,为合理指导耕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4.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5.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加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8年1月7~12日与14~19日分别在杭州、哈尔滨举办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培训班.  相似文献   
76.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表明,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5.4万km^2的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绝大多数土地是清洁的。调查区内有99.9%的土壤为绿色土壤,可生产无公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一类土壤占92.7%,适宜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二类土壤占7.2%;三类土壤占0.1%。本次调查发现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地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水质优良的地段主要分布在济宁市区北、平阴周边、长清南、济南市区南部等靠近山前地段,其他平原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多为较差或极差级(不能饮用)。  相似文献   
77.
中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杨忠芳 《地质通报》2008,27(2):207-211
土地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成为热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评价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数和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等,同时与GIS技术结合运用成为研究的一大特色。土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指标的体系化、具体化和处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78.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东北黑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以高有机质和高肥力而著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北平原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欧亚板块大陆边缘活动带,经历了多期复杂地质作用和环境演化过程,逐渐形成如今的黑土地.黑土矿物组分主要包括伊利石、蛭石、高岭石和蒙脱石.黑土地被开垦后农田化过程中存在黑土退化、地质调查方法不统一、基础地质研究薄弱、综合研究不足等主要地质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遥感等技术手段,已在黑土地质量状况、土地质量限制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机理、黑土形成时代及其环境、黑土地关键带天-空-地一体化调查方法、富硒土地资源筛选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今后地质工作者应在长观基地监测与国际联合公关、黑土地修复地质方案研究与实践、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黑土形成演化理论、土地资源“双评价”技术方法等方面加强探索及综合研究,确保黑土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