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4篇
  免费   1310篇
  国内免费   1918篇
测绘学   468篇
大气科学   754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7263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44篇
自然地理   257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62.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6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4.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在寻找滑坡体边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是一种累积型测氡方法。由于累积测氡时间长,其灵敏度和异常的重现性远比一般累积测氡及其子体方法好,因此,在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寻找滑坡体边界的应用中,取得的测量效果明显,表明该方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5.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6.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区域地质、矿区中新生代岩浆岩分布和组成成分、地幔热柱活动等研究,提出了个旧地区花岗岩既不是I型、也不是S型,而是壳幔混熔型,可比较合理地解释个旧矿区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而成矿物质大量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168.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划分为:①变质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和金一锑矿床(点);②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锑、金一锑和锑多金属矿床(点);③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以金一银矿床为代表。根据金和锑矿床(点)空间分布特点和地质特点,将本区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区:拉昂错一马攸木一帕羊金矿化集中区(A),然勒金和锑矿化集中区(B),洛扎一措美锑矿化集中区(C)和邛多江金一锑矿化集中区(D)。各矿化集中区内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近东西向挤压性和南北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富碱火成岩发育区是寻找金和锑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69.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5,23(1):1-10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0.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热释光法在火山岩铀矿床上的应用效果,表明矿体上方热释光异常较大,无矿区域异常较小,矿体的分布范围与高值异常范围一致,还发现在一些构造薄弱带,裂隙、断层处出现大的异常,试验证明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可以为评价火山岩铀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