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4篇
  免费   1841篇
  国内免费   4433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553篇
地质学   10475篇
海洋学   944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571篇
自然地理   369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28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桥梁结构抗震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93.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新进展*(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94.
995.
杨汉君 《地层学杂志》1992,16(3):216-218
<正> 扬子准地台西缘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矿山梁—天井山复背斜推覆体中,出露一层厚31—85m,由南向北分别超复于寒武系、志留系之上的石英砂岩层,广布于四川江油县五花硐—广元上寺一带,历来视为早泥盆世平驿铺群(组)。 平驿铺群(组)始于“平驿铺石英砂岩”。系赵玉曾、黄汲清(1931)将平武平驿铺唐王寨向斜中厚达2500m以上的含灰、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夹杂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命名为平驿铺石英砂岩。乐森(王寻)(1956)将龙门山唐王寨向斜北西翼下泥盆统划分为平驿  相似文献   
996.
玄武岩浆从地幔深处挟带上来的超镁铁质捕虏体含有地幔流体的直接证据,它们对于阐明地幔深部地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地幔交代作用)的机制十分重要。女山幔源二辉橄榄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的地幔流体除富含CO_2外,尚含有H_2O和少量CO、CH_4、SO_2、C1、F。地幔中的初始流体(挥发组分)在源部是溶解于地幔橄揽岩的高压固体矿物相中,它们在地幔上隆减压时出溶,形成细小的最早期流体包裹体。这些自由流体相在一定部应聚集,使得地幔固相线(和液相线)下降,引起上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初始的部分熔融主要发生于矿物边界,以单斜辉石最易遭受,形成矿物边缘的海绵状部分熔融带。当地幔剪切流动时,初始的部分熔融体珠滴联合成大的珠滴,并开始渗透,在变形橄榄岩中相连成脉状网络,晚期含C0_2岩浆包裹体及填隙玻璃即为其代表。由于剪裂作用,熔体(和流体)压裂开上覆橄榄岩,产生岩墙状通道,并在上地幔的某些低压区聚集成岩浆库。流体和熔体均为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在流体参与下,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将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这些熔体和流体与亏损地幔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不相容元素重大的局部富集。当流体(和熔体)中H_2O浓度低时,仅发生隐交代作用;当H_2O浓度较高时,部分熔融程度也较高,相应有含水相(如角闪石等)成核,出现矿物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王达 《探矿工程》1992,(5):14-15
探矿工程发展到今天,一方面面临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它的主业——地质找矿工作相对萎缩;另一方面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量机遇,它的服务领域扩展到了十几个工业部门。学科内涵越来越丰富,已远非“探矿”二字所能涵盖。这很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一门学科,特别是技术学科,都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的。  相似文献   
999.
1000.
鲁东-苏北榴辉岩的构造特征及其折返机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清晨  张儒瑷  从柏林  赵中岩  叶凯 《岩石学报》1992,8(2):153-160,T001
鲁东-苏北地区出露了M型和Q型两类榴辉岩,前者的原岩为地幔岩类,后者的原岩为地壳岩类。它们均呈外来岩块产出于片麻岩中。其形成经历了前榴辉岩I、A和S阶段,在I和A阶段它们表现为韧性变形,而在S阶段则表现为碎裂变形。它们的折返过程经历了剪切回流和区域性隆起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