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9篇
  免费   3285篇
  国内免费   5362篇
测绘学   6110篇
大气科学   1716篇
地球物理   3553篇
地质学   15720篇
海洋学   1661篇
天文学   123篇
综合类   1805篇
自然地理   1758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763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942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1031篇
  2018年   797篇
  2017年   853篇
  2016年   862篇
  2015年   1049篇
  2014年   1684篇
  2013年   1336篇
  2012年   1704篇
  2011年   1651篇
  2010年   1359篇
  2009年   1521篇
  2008年   1582篇
  2007年   1404篇
  2006年   1428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1109篇
  2002年   947篇
  2001年   904篇
  2000年   812篇
  1999年   655篇
  1998年   581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481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32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17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42.
由于观测条件的变化,观测值方差将产生随机波动。本文根据Bayes估计理论,推导了线性模型待估参数的分布函数及观测值方差估计公式,并将其用于位移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置信度下,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文中还对参数估值的统计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44.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5.
通过长沙电力学院西区永久性锚拉挡墙施工实例,介绍喷锚(土钉墙)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关键点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6.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供水问题日益突出。广西的城镇大部分都有河流通过,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基本不成问题,然而地下水具有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优良、不易受污染、温差变化较小、易开采、便管理等特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地下水资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颇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为了保护这一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47.
48.
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出地壳便产生了火山现象,所引起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介绍了火山喷发主要的3种形式、火山作用造成的灾害类型和中国的火山特点,以及自全新世以来我国有过喷发活动的8个主要活火山。提出了要加强认识火山的活动规律、形成过程、喷发机理,开展监测,采取对策,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49.
50.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长江三峡工程地壳形变监测网络,采用了当今高精度GPS、INSAR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并与精密水准测量,精密重力测量,精密激光测距和峒体连续形变监测等技术相结合,构成一个空间上点、线、面结合,时间上长、中、短兼顾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该网络既可获取三峡库区特别是库首区区域形变场和区域应变场的动态变化,监测库区主要断层活动,为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及研究服务,又可用于气象、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等,该监测网络于1997年底开始建设,2001年6月建成,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