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莱州湾沿岸平原海水入侵灾害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莱州湾东、南沿岸平原的海(咸)水入侵是人为过量采取地下水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灾害。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的地下水位负值区、淡水资源超采量和海(咸)水入侵面积等三标志划分灾害进程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和缓解阶段。给出了灾害发展模式。以此解释新区灾害,针对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时而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72.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地下调蓄库容、受水能力、给水能力和地表汇水输水条件的指标等级量化,建立的百分制多元指标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地量化出太行山山前平原5个洪积扇区、8个靶区的地下调蓄能力及其可利用性。综合评价结果,石景山—大兴靶区、石家庄—晋县靶区和邢台靶区可作为南水北调地下调蓄首选目标,房山—容城靶区、望都—定县—新乐靶区和磁县—安阳靶区可作为南水北调地下调蓄的主要备选场所,邯郸靶区和辉县—新乡靶区适宜作为井灌小型地下调蓄场所。  相似文献   
873.
苏州澄湖湖底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残留有湖沼洼地和古河道,古河道大致呈NNW-SSE延伸,与历史文献所载"古三江"之一的东江基本一致.保存着硬粘土平原形成后从河流到湖泊环境演化的良好沉积记录,通过对湖心区古河道SC7孔2cm间隔取样和AMS14C测年、粒度、磁化率等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孔的沉积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粗粉砂含量极少或不含,中-细粉砂和粘土分别占53%-65.8%和19.7%-40.1%;与河床硬粘土相比,粉砂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平均粒径较小,为正偏(硬粘土为极正偏),磁化率也明显较高,多种粒度指标和磁化率指标均表明,澄湖的形成具有河流、河流-湖泊过渡到湖泊的阶段性演化特点,为太湖平原湖荡区湖泊的河泛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现代澄湖则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影响.  相似文献   
874.
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运用回归统计方法,研究苏州平原河网区60个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与水温、pH、Do、CODMn、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同归方程,同时分析了湖泊水体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性,冬季叶绿索a平均含量比夏季低,但冬、夏季叶绿素a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高两低的分布趋势;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环境因子水温、pH、DO、CODMn呈显著正相关,水温可能是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NH4 -N无明显负相关,与NO3-N无显著正相关,与TN无显著相关,而叶绿素a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一定的正相关,与TN/TP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875.
基于熵值环境基尼系数法的平原河网区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张家港市为例,构建与人口、资源、经济和水污染物承受能力相协调的单因子环境基尼系数模型,并通过贡献系数判断引起不公平的主要污染物分配单元.利用熵值—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确定张家港市各乡镇基于多元公平性原则的氨氮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在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过程中,污染物削减比例的大小和污染物现状排放量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最终的分配方案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确定.本研究构建的熵值—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综合考虑了研究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等多种客观因素,对于平原河网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人口、资源等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故基于该模型所得到的分配方案充分表现了多元公平性原则,更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876.
引调水是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构建太湖流域走马塘东南片平原河网区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引调水方案对区域水环境改善效果,确定引调水过程中的异质性因子.从决策目标、水质指标、空间指标3个层面综合考虑,构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多目标函数及评价体系,对引调水方案进行评估优选.结果表明:引调水流量较大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规划方案下引调水5 d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30.7%、22.2%、26.4%;引调水时,区域河网中不同空间点位、不同水质指标之间的水质改善过程与效果都存在一定异质性;引调水水量、调度模式及污染源分布都会对调水后的河网区水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多目标评价体系较现有方法能够有效涵盖引调水中存在的异质性因子,从多个目标层面优选引调水方案,实现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控,为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长效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77.
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降雨特征变化引发的洪水问题日益突出,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对保障高度城镇化地区洪涝安全有较大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高度城镇化的太湖平原地区为例,选取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集中程度和降雨峰值程度为降雨类型特征指标,以高分辨率短历时加权集合降水资料MSWEP (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为基础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发展下(1979—2016年)不同降雨历时-强度-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演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的降雨频次呈现出强度小、历时短、雨量集中于中期和高峰型降雨发生的频次高的特征;同时历时较短、集中于前期和后期的降雨频次趋于增加,而历时较长、集中于中期且中峰型降雨的频次趋于减少.②城镇化对降雨雨型的影响分析发现,高城镇化水平地区较低城镇化水平地区的降雨量更大,其中降雨强度大于25 mm/d的大雨和暴雨事件更易发生;并且更倾向于发生前期型和高峰型的极端分布降雨.随着城镇化发展研究区更易于遭受因降雨量过于集中而导致的雨涝灾害.  相似文献   
878.
土壤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能够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动态.然而,目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催化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关键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活性和化学计量比随高程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鄱阳湖苔草洲滩湿地6个不同高程样带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7种水解酶的活性,分...  相似文献   
879.
长江武汉城区段呈SSW-NNE向从城市中心流过.两岸滨江平原是武汉城市的黄金地段.分布于汉阳和武昌沿岸的滨江平原,平面形状似弓形分布于晚更新世岗地与长江之间.研究发现,其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是长江中的沙洲并岸的产物.本文以武昌北滨江平原为例,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析.长江武汉蛇山-青山段在明代江面十分开阔...  相似文献   
880.
太湖流域城市化对平原河网水系结构与连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湖流域的快速城市化使河流形态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平原河网水系结构与连通性本文以近几年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张家港地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和图论的相关理论,利用2002与2015年的水系数据,对全区以及各行政分区水面率、河网密度、河频率等指标进行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河网水系结构与连通性参数变化及城市化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015年与2002年相比全区各水系结构指标都呈减小趋势,水面率、河网密度、河频率的衰减率分别为15.7%、12.6%、33.3%,河网有主干化趋势,干流面积与长度发育的同步性较好;不同行政区的水系变化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张家港南部水系较北部水面率、河频率衰减更剧烈;东北部地区河网密度与河网复杂度变化明显;张家港全区河网连通性略有提高,但地区分异明显,沿江的西北部地区河网连通能力有所加强,而东南部内河区域河网畅通程度减弱,被圩区、水闸与泵站切断的水系需要更合理的调度方案才能增强并维持水体的连通度;水面率、河网密度与人口、GDP之间相关水平较高,各地区水系结构参数与其变化率的空间分异和该地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河网河链数、节点数受城市化影响较大,线点率、实际连通度的变化与城市化指标相关性较弱本研究可以为后期张家港地区优化水系结构及防洪排涝建设提供基础,并帮助基于各片区的特点开展因地制宜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