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杭嘉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端,长江三角洲地区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这片仅占全国1%面积的土地上,创造的GDP总量占到了全国的21%.如果在杭嘉湖平原深部勘查出地热资源,必将对杭嘉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禄新岩溶孤岭平原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盾地的东南缘。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及石炭系碳酸盐岩。断裂、裂隙发育。岩溶作用可划分为燕山晚期古岩溶和喜马拉雅期近代岩溶两个阶段。弧峰平原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与新构造运动和以侧蚀为主的流水岩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宁绍平原史前遗址、埋藏泥炭与中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威  马春梅  焦锋  朱诚  王富葆 《海洋学报》2008,30(4):169-175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证据表明[1-6],新石器时期宁绍平原西部距今8000a前后已有人类活动,较华东其他沿海平原区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上限提早了近1000a。由于该区恰处于全新世最大海侵的敏感部位,遗址地层有可能反映最大海侵前后的海面变化状况;另一方面,继跨湖桥和下孙遗址遭受海侵[4-7]之后,时代较晚的河姆渡遗址出现在宁绍平原中部,这可能暗示此时本区已进入了一次海退阶段或相对低海面期。  相似文献   
94.
钼作为植物固氮酶、硝酸还原酶与人体多种酶辅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农用地土壤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土壤科学施肥、土壤钼有效性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徽省淮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缺钼土壤区,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土壤钼含量及其驱动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淮北平原典型土壤区511km2为研究区域,按照1件样品/km2采集0~20cm深度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方法测定表层土壤中全钼、有效钼、TFe2O3、Al2O3、SiO2、P、Mn及有机质含量与pH值等指标含量;利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制约土壤中全钼、有效钼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砂姜黑土中全钼和有效钼含量以缺乏为主,全钼、有效钼缺乏土壤比例分别高达93.3%、87.3%;全钼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Mn、...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含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以Cd最高,达36.83%,潜在生态危害性较大;其次为Pb,达13.37%,其中碳酸盐结合态达到12.38%,由于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Pb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弱,其潜在危害性较小;Cu、Hg、Cr、As、Zn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以稳定态的含量存在,之和均在90%以上,表明其潜在危害性较小;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大小顺序为:CdPbHgCuZnAsCr和CdHgAsCuPbZnCr,其中Cd的活性系数和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0.330和0.160,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不稳定性和迁移能力,其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活性系数(Pb除外)和迁移系数均较小,生物活性较弱,在土壤中稳定存在,由土壤中向植物中的迁移能力弱;研究区不同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主要因素是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其次为p H、TOC、CEC、粘粒含量等,二者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96.
北京平原构造断块划分及微断块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北京平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在活动断裂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北京平原区进行构造断块划分的方案。将北京平原区划分为7个"断块",即马池口—沙河、小汤山、顺义、平谷、丰台—来广营、大兴—通州及房山断块。据断块内次一级活动断裂和第四纪地层沉降发育情况,进一步可划出活动微断块,把以研究单一活动断裂重点转变为以控制微断块边界的交汇活动断裂组相互作用为中心。从而揭示出第四纪以来微断块边界交汇活动断裂组的特征、活动方式及其规律等,可为首都城市建设规划和减轻地质灾害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保障城市地质安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7.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8.
选取中国汾渭平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OMI和CALIPSO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环境监测国控站点污染6要素等逐小时地面环境监测数据以及能见度、霾天气现象记录等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综合分析了2013—2018年秋冬季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状况、气溶胶的组分,探讨了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化学天气预报系统-EMI评估模式(CUACE-EMI)资料对气象条件和污染减排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1个代表城市中有6个城市秋冬季有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时刻处于污染状态,且污染发生时,各代表城市大多数时刻处于中度及其以上污染级别;三门峡、临汾、运城和西安是霾和重度霾高发的城市,其重度霾爆发频率高达11.63%—14.78%;汾渭平原秋冬季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以污染沙尘、沙漠沙尘和烟尘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36.24%、25.14%和22.96%;MODIS AOD与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PM2.5、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0和0.64;汾渭平原2018年气象条件的变化使PM2.5浓度较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同期上升了17.06%、1.58%、4.34%、11.25%和5.75%,减排措施使PM2.5浓度较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8.74%、28.01%、4.93%、3.16%和42.62%。  相似文献   
99.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8):64-64
“湿地”最早是1956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展湿地清查和编目时使用的。1971年2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6个国家签署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湿地作为一个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只是把它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限度的开发利用,致使大量的湿地资源遭到破坏。随着人们对湿地作用认知水平的提高,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0.
平阴县地处济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处,辖12个乡镇(办事处),346个行政村,36.12万人,总面积827km^2,其中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56.8%,地形地貌素有“六山三滩一平原”之称。由于境内拥有大小山头800多座,山石资源丰富,加之一河之隔的鲁西北平原“三石”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平阴县以“三石”生产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迅速,年产值达到12.26亿元,已成为农村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