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代表性的民勤绿洲为研究对象,以Matlab7.0为工作平台,对沙漠绿洲地下水埋深预测的三层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输入端因子选取民勤绿洲逐月灌溉量、红崖山水库下泄水量、月降水量、月蒸发量(20 cm)、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6项,输出因子为民勤绿洲地下水位。通过在模型的输入层增加时间序列引导因子的方法使BP神经网络对输入端数据具备时间敏感性;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使网络误差最小化,并配合Bayesian正则化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网络权重以及阈值平方和实现最优组合,最后使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效率系数等指标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一系列改进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增强模型的稳定性,并使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  相似文献   
552.
《岩土力学》2017,(Z1):359-366
水库蓄水是诱发三峡地区库岸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1~#崩滑堆积体在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滑坡体地下水位与库区水位的关系、滑坡体深部不同高程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值以及库水位波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DEC",对临江1~#崩滑堆积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体内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考虑干湿循环作用的强度折减法,定义了安全系数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离散元法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水库滑坡是可行的;黄土坡临江1~#崩滑堆积体在目前的调水曲线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由2013年12月16日巴东地震前后滑坡堆积体的变形可现低烈度地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53.
采矿工业生产和矿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建筑设施的损坏给矿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赔偿负担,但并非所有位于巷道或采空区上方的建筑物开裂都是由矿产开采引起的。具体分析了陕西省某煤矿巷道上方建筑物开裂产生的原因,认为造成建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湿陷变形及地下水位下降,而非巷道的开挖。不仅为合理制定建筑物病害处置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可为同类型的巷道或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54.
金晓媚 《地学前缘》2010,17(6):181-191
干旱区植被生长与地下水的依存关系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降水稀少,中国西北地区植被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大尺度上研究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遥感方法,结合地下水观测数据,在区域尺度上定量地研究了我国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荒漠植被发育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埋深范围约为2~5 m,当地下水埋深超过5.5 m时,由于植被根系缺水,不能维持冠层正常生长,几乎没有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555.
庄丽  陈亚宁  李卫红  赵红艳 《中国沙漠》2006,26(6):1002-1008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和阿拉干断面2003年和2004年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茎水势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位点的胡杨茎水势都低于叶水势,而且相差幅度也比较大,说明塔里木河下游河道附近的胡杨目前仍然处于比较严重的水分胁迫条件下;该地区胡杨叶、茎水势呈现出的与其他植物水势日变化规律不同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反梯度现象,说明在塔里木河下游影响胡杨水势的多重因素中,气温不是主导因素;运用SAS6.12软件对胡杨叶、茎水势和地下水位、土壤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03年和2004年英苏断面和阿拉干断面胡杨叶、茎水势回归方程分别为:英苏叶水势=42.49-4.47(地下水位)-16.94(土壤盐分),离回归标准差为16.07082,决定系数R2=0.4946;阿拉干叶水势=-17.38-1.04(地下水位)+1.00(土壤盐分),离回归标准差为3.91396,决定系数R2=0.3778;英苏茎水势=-59.13+2.93(地下水位)+3.87(土壤盐分),离回归标准差为8.67742,决定系数R2=0.2487;阿拉干茎水势=-34.72-0.40(地下水位)+2.21(土壤盐分),离回归标准差为4.3210,决定系数R2=0.595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断面两年内的叶、茎水势依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未显著存在,偏回归系数的检验也未达显著水平,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叶、茎水势对地下水位和土壤盐分的响应不强烈,并由此分析推断出土壤含水量对胡杨水势的影响大于地下水位对其影响,这为目前一些专家建议的由“线形”输水方式逐步转向“河道输水与面上供水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6.
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指标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地下水位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与地下水位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地下水位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和控制地面沉降临界水位等,这些生态环境指标随时空动态变化,不同区域其生态环境指标临界值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57.
有壳肉足虫是由壳体包裹细胞质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于它种类多、对雨养泥炭沼泽水文变化反应敏感且其壳体易于保存,成为一种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定量重建的代用指标。主要阐述了现代雨养泥炭沼泽有壳肉足虫-环境变量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及该指标在古水文及古气候重建上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在以欧美为主的地区进行的许多研究发现,利用有壳肉足虫恢复的地下水位记录不仅与其他BSW指标(如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记录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它与其他陆地古气候指标、冰心指标、海洋指标及太阳辐射指标等都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充分证实了有壳肉足虫是一种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的有效代用指标,其重建的地下水位记录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古气候的变化。然而截至目前,有壳肉足虫分类学研究、现代生态模拟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其应用研究的阻碍,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壳肉足虫在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及古气候重建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该领域尚未开展研究,存在较好的研究潜力,而且其成果可以对我国泥炭地的生态管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58.
本文介绍了西安民生百货大楼一期工程沉降监测技术方案和数据处理,得出了一期工程的阶段位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结果对建筑二期工程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其它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9.
本文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得出:①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荒漠半荒漠区无灌溉条件下造林的降水极限,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150—200mm。在地中海气候区,为100—150mm。②最大根幅区的降水收入与水分支出平衡时的降水量,就是理论上无灌溉条件下造林的降水极限。③水平根系越发达,无灌溉、无地下补给条件下植物的抗旱性越强。较小的造林密度有利于脆弱的水分平衡。④耐旱乔木造林的地下水埋深极限为4—6米;耐旱灌木(小乔木)为5—10m。耐盐乔木的矿化度极限为3g/l;耐盐灌木为3—8g/t。  相似文献   
560.
加强地下水源的保护保持泉水常年喷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占华  任润涛  董咏梅  董飞 《地下水》2005,27(4):227-228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但又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根据济南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在分析趵突泉年水位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下水源的保护,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