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重庆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地下河系统是岩溶地区重要的地下水资源,重庆地区分布有岩溶地下河380条,是重庆市重要的地下水资源。为宏观掌握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水化学特征,了解区域岩溶地下河水化学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了重庆不同地区61条岩溶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的溶解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或Ca(Mg)-HCO3型,但部分地下河水化学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为Na+Ca-HCO3型、Na+Ca-SO4型、Na+Ca-Cl型或Ca-SO4+HCO3型,且农业活动或城市废水对地下河水化学的影响比工矿业活动普遍。地下河水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地下河Ca2+、Mg2+、HCO3-等离子由于受不同区域岩溶作用强度差异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SO42-、NO3-、Cl-等指标由于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影响也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总体来看,岩溶地下河水质正在恶化。  相似文献   
62.
西南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地下河系统水循环规律,针对与周围空隙介质有密切水力联系、分布于饱和带中且具有集中排泄的地下河系统,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阐述了该类型地下河系统中不同含水介质水流运动特征及相应的运动方程,给出了数值模型中方程和空间离散方式及模型的求解方法,分析了数值模型中孔隙水和裂隙水自由面、管道有压和无压转换、管道层流和紊...  相似文献   
63.
古岩溶作用能够形成极具潜力的油气储层。以断控型大气水岩溶储层结构为切入点,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相似露头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态及成因角度明确了4种结构单元,并以塔河油田四区S48单元为例,开展了地下研究。研究表明,主要形成于饱水带的地下河型洞穴规模最大,纵向发育型洞穴与孤立洞厅的差别在于高度直径比是否大于1;三者有多种组合方式,控洞断裂是重要的连接途径,3类洞穴与断裂的匹配数分别达到了2.5、1.9和1.7,洞穴发育与断裂分布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此外,古地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岩溶的发育。  相似文献   
64.
为查明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情况及其特征和来源,通过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 ECD)检测水体OCPs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中受到了有机氯农药不同程度的污染.α-HCH是研究区水体HCHs主要成分,HCHs的残留主要来自于大气长距离传输.DDTs的主要成分各采样点不尽相同.DDTs的输入为历史上工业DDTs的使用且在水体中其主要以好氧转化为主.与国内外河流相比较,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体有机氯农药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5.
正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在少年时代便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待到成年,便开始将少时的理想化为现实行动。徐的出游,既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游山玩水",也有别于历史上如张骞、法显等出于政治或宗教  相似文献   
66.
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对象,研究了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观测计算结果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后,由于内外源水相互混合,提高了岩溶水的溶蚀能力,以致DIC含量不断升高,其碳酸盐饱和指数也逐渐增加,SIc由不饱和达到饱和,增加了岩溶碳汇的通量。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仅以位于地下河上游的小龙背的外源水补给量和地下河出口的HCO3-浓度进行计算,岩溶碳汇通量由2.28×105g增加至2.04×106g,增加了近10倍。碳汇通量的增加固然与沿途大气降水、植被及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CO2输入有关,但更与外源水加入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有关。因此,在岩溶碳汇通量计算中外源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7.
岩溶作用对大气CO2起到汇的作用,其量级的大小受岩溶水的排泄量及由岩溶作用产生的无机碳浓度两方面的影响。基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对岩溶碳汇过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寨地下河流域岩溶年碳汇量约为353 t C,不同时间尺度的岩溶碳汇强度与流域的排泄量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能否准确监测岩溶地下河的排泄量是岩溶碳汇估算的关键。由于岩溶区水循环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监测站在岩溶碳汇评估中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8.
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2013年9月29日GF-1号WFV遥感数据对南洞地下河流域蒙自幅、个旧幅、新安幅和鸣鹫幅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解译,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提取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信息,得到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岩溶石漠化发生率74.55%,属石漠化高发地区,其中中度石漠化最为发育,占全区石漠化的32.63%,重度石漠化最少,占17.59%。基于岩性、高程、坡向和坡度等4个影响因素与岩溶石漠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因素中石漠化发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区域岩溶石漠化在低海拔、缓坡度和纯碳酸盐岩中较为发育,在不同坡向中岩溶石漠化发育程度则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69.
何谓天坑?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通俗地说,连绵的群山中突然裸露出一个巨大的坑洞,从空中俯瞰,好像大山对着天空张开了嘴巴,这种奇异的景观就叫"天坑".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有"天坑博物馆"之称,在方圆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大石围天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70.
流量衰减分析是地下河系统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深入流量衰减分析研究,在对地下河系统概化的基础上,使用作者编制的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数值模拟程序UGRFLOW09分析了孔隙-管道型地下河系统特征与衰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段衰减系数与渗透系数、衰减含水层厚度、模型宽度及面积、管网密度和管道流量系数均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其数值的增加而减小;第一段衰减系数与给水度关系不明显;第二段衰减系数与渗透系数和管网密度成直线关系,随着其数值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段衰减系数与给水度、衰减含水层厚度、模型宽度及面积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其数值的增加而减小;管道衰减系数与渗透系数、衰减含水层厚度和管网密度均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其数值的增加而减小,与相应的管道流量系数也为幂函数关系,管道衰减系数与给水度和含水层宽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