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60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05篇
地质学   2092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1989年大同地震的前兆特征及孕震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之后,晋冀蒙交界地区M_L≥4地震有一个由西向东总体迁移的过程,小震活动自1985年以后形成空区,1987年以后形成条带。最早的前兆异常开始于1985年前后,并分布在空区内。以一批断层位移异常为标志的中期异常开始于1987年5、6月份,还有少数地下水位及地电阻率异常,全部分布在空区外围。短期异常开始于1989年3月,以地下水动态、水化、地磁异常为最多,兼有测震、地形变异常,其中地磁异常主要分布在空区的内部及其边缘地区,其它异常沿山西构造带和燕山构造带延伸较远。本文根据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带演化的阶段性推测了大同地震的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2.
163.
本课题对北京旧域区62.5km2范围内可供合理开发的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和容量进行定量调查和评价, 为研究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全面的基础资料。调查中, 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课题的重点, 给旧城地面空间调查部分提供了有效而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现有地面空间利用情况、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及浅层的地质条件三大因素的影响, 这是本课题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调查, 探讨了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上的潜力、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4.
165.
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矿岩界线的自动推断和连接,包括对所研制的基于知识的矿岩界线自动推连系统(AISMB)的措述,关于数据与知识的表示和组织、推理过程、策略以及系统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6.
农业区受污染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