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28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1450篇
海洋学   130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疆  白志强 《物探与化探》2008,32(4):345-349
化学地层学因其交叉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将造成测试出现偏差,成果的可信度也将出现问题。高昂的成本也要求研究者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正确的目标上。近20年研究历程却恰恰将此类性质的问题陆续暴露了出来。如采样阶段获取原生性状考虑不充分或依据不足、测试阶段缺乏校验、数据分析阶段挖潜和综合利用有待完善以及化学岩、碎屑岩和生物岩各自的基础性和针对性研究有待提高等。有些问题带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有些甚至是严重的核心技术问题。笔者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和系统修正。  相似文献   
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Cenozoic tectonic uplift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may be inferred from fluvio-lacustrine strata in the Zanda basin, Ngari, Tibet. Magnetostratigraphic study shows that the very thick fluvio-lacustrine strata in the basin are 5.89- 0.78 Ma old and that their deposition persisted for 5.11 Ma, i.e. starting at the end of the Miocene and ending at the end of the early Pleistocene, with the Quaternary glacial stage starting in the area no later than 1.58 Ma. Analysi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dicates that the Zanda basin on the sou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began uplift at -5.89 Ma, later tha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Presence of gravel beds in the Guge and Qangze Formations reflects that strong uplift took place at -5.15 and -2.71 Ma, with the uplift peaking at -2.71 Ma.  相似文献   
23.
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宝鼎盆地的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在主要含煤段大荞地组发育12个层序界面和11个四级层序,其中在40#煤层以上地层发育层序Ⅳ到层序Ⅺ等8个四级层序。伴随着宝鼎盆地由断陷盆地(大荞地组沉积时期)向大型拗陷盆地(宝鼎组沉积时期)演化,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小,可容空间增加速率降低,聚煤作用在垂向上先增强再减弱。断陷盆地发育早期,聚煤作用较弱;断陷盆地发展中期(层序Ⅳ-层序Ⅷ),主要煤层多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初始湖泛面附近和高位体系域中晚期,平面上聚煤中心位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中等的三角洲平原相带;至盆地发展晚期(层序Ⅸ-层序Ⅺ),主要煤层的发育位置逐渐向四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靠近,平面上聚煤中心向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盆地沉积中心迁移。  相似文献   
24.
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1996,20(3):207-212
地层记录有四个特性:不完整性、非渐变性、旋回性及复杂性。这四个特性在岩石地层中将形成两种穿时性——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最终造成常规标志层的缺乏和复杂有序的相变。为此,根据"岩性、岩相的统一"来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常常具有人为性及不确定性。在相序基础上识别出的旋回层序,具有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两大特征,在把它用于岩石地层学研究时,具有以下优点:1)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岩石地层记录的复杂性中寻找规律的最好方法;2)旋回层序,特别是长周期旋回层序的界面,同样可以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3)地层记录的旋回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内容,为其划分对比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25.
张守信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9-134
本文作者曾在尹赞勋教授指导和关怀下工作27年,深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支持信任,在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著文缅怀前辈,以寄托崇敬和感激之情。文章联系中国第四纪研究,通过《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的产生,以及工具书的编纂和《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的创编工作,回顾了尹赞勋教授对中国地层学理论和实践所做划时代的卓越贡献,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理论地层学先驱和中国地层学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立足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特点,以冀中拗陷和二连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提炼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在缓坡带,以风暴浪基面作为“陆架边角”的参照物,层序地层特征相似于海相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在陡坡带则截然不同,并以湖面与边界断裂的交点取代“陆架边角”,各体系域所含沉积体系与海相模式不尽相同,在盆地形成初期的层序,低水位体系域发育,湖泊消亡以后,主要发育高水位体系域。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层序地层与油气赋存的关系,指出富砂的“盆底扇”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7.
任永健  张成信  孟庆伟 《地质学报》2022,96(7):2333-2347
本文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张广才岭南部西蛤拉河子—大锅盔一带分布的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为杨木岗组。为了确定杨木岗组的形成时代和沉积物源,进行了碎屑锆石U- Pb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锆石大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振荡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其岩浆成因。该地层中测得的两组碎屑锆石U- Pb产生多组谐和年龄,其中PM010- TW样品56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307 Ma,DB02- TW样品51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275 Ma;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二浪河组安山岩的定年结果为181. 1±0. 9 Ma,表明杨木岗组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杨木岗组中获取疑源类化石组合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和奥陶纪地层常见分子,结合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反映杨木岗组沉积时周围存在早古生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碎屑沉积岩Al2O3/TiO2平均值为24. 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和负Eu异常特征,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可以看出,确定杨木岗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围的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火成岩,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和近地表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提供。佳木斯地块为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于早二叠世之前已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28.
<正> “帽子峰页岩”(即帽子峰组)是徐瑞麟(1937)根据朱庭祜(1928)提供的曲江城至黄岗岭剖面中出露于帽子峰的岩层而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命名剖面中“帽子峰页岩”的上部出露不全,不少地质工作者又习惯于以年代地层的概念来修改帽子峰组的含  相似文献   
29.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0.
地震属性分析中水平切片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震数据体中含有的丰富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层拉平水平切片地层学解释方法是先将地震剖面目的层段做层拉平处理,然后对切片顺地层层面追踪,勾绘出各种地层现象,并以地层学的观点加以解释。该方法在吉林探区扶新南部地区的应用中,对于识别河道的展布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发现了多期叠置的扇型沉积体。另外,还可指导反演数据体的解释,做到对岩性体从定性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