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296篇
海洋学   12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971.
首次对华北板块东部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的碳酸盐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学剖析,认为从寒武纪至早奥陶世加积、侧积的碳酸盐层序主要受海平面升降所制约,为历时约110Ma的一个海进-海退旋回,是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同步的超周期(二级旋回,P.R.Vail,1978)。而且海面升高与海侵同步,其间被Ⅰ、Ⅱ型层序界面不整合分隔为四个层序。海面升降模式是缓慢的海进,快速的海退,在主体海退过程中层序界面及海面降低控制着蒸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古地理学报》2009,11(6):0-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杨遵仪先生,于2009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杨遵仪先生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并留校任教。193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古生物学及地层学,193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参加抗战,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6年回清华大学地学系任教。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员,1994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克罗斯奖章,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他曾担任九三学社中央顾问,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球科学》、《现代地质》、《古地理学报》等刊物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曾长期担任《古生物学报》、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主编和《地质学报》、《地层古生物论文集》副主编。他是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美国耶鲁大学Sigmay Xi荣誉会员,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委员。杨遵仪先生是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他专长腕足类,是我国研究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对许多化石门类均有深厚造诣,被誉为“古生物学活字典”。1986年,他与程裕淇、王鸿祯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李四光之后系统地向国外介绍近半个世纪中国地质学研究进展的重要专著,影响深远。他与研究小组共同撰写的《中国三叠系》,是对我国三叠系研究全面系统的总结,这一成果作为《中国地层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杨遵仪先生对界线层型和事件地层的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组织对国际地质学热点古生界—中生界界线进行研究,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领导人。他先后组织和领导IGCP203和IGCP272项目,对我国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界线地层、生物特征以及古—中生代之交的海洋生态环境更替和重大地质事件进行了综合研究。 2001年,浙江长兴煤山剖面成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该成果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遵仪先生是著名的地质教育家。1956年,他主持出版了《古生物学教程》,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1960年,他和同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学专业。1962年,他在国内首次开设了生物地层学课程。1980年,他与郝诒纯合作再次主编《古生物学教程》,并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讲授过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古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专题讲座等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长为学术、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杨遵仪先生在“文革”期间受冲击被关进“牛棚”,仍坚持参加教学实践,设法了解国外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为文革结束后迅速缩小与国外的研究差距创造了条件。他乐意为同辈专家排忧解难,他热心提携后生,还十分注意在思想和作风上做出表率。他把部分积蓄捐赠给中国地质大学设立“杨遵仪奖学金”。他百岁华诞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贺信中说:“四十七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仍然是我的老师,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杨遵仪先生的一生是勤奋求索的一生,是甘为人梯的一生,是光辉奉献的一生。杨遵仪先生的辞世是中国地质界、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杨遵仪先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深切怀念杨遵仪先生!杨遵仪先生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980.
文中阐述了Bohacs、Carroll等提出的陆相湖泊充填类型的划分理论,总结了陆相湖泊沉积的3种典型沉积组合:河流 湖泊相组合、波动深湖相组合和蒸发相组合,并对应各自的组合方式划分出3种湖泊充填模式:过充填湖泊、平衡充填湖泊和欠充填湖泊。笔者通过对中国松辽盆地中、晚白垩世时期泉头组-嫩江组的湖泊沉积相组合、层序地层特征等资料进行总结,并与Bohacs提出的湖泊填充模式划分进行对比,初步建立起松辽盆地当时的湖泊充填模式,进而对松辽盆地当时烃源岩埋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