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9篇
  免费   4409篇
  国内免费   4349篇
测绘学   1080篇
大气科学   1469篇
地球物理   4840篇
地质学   14560篇
海洋学   2642篇
天文学   310篇
综合类   1370篇
自然地理   1856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727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619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212篇
  2013年   853篇
  2012年   1089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1072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987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929篇
  2002年   960篇
  2001年   974篇
  2000年   839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776篇
  1997年   695篇
  1996年   733篇
  1995年   648篇
  1994年   644篇
  1993年   542篇
  1992年   544篇
  1991年   460篇
  1990年   387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54年   1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郭佳  宋双  王一博 《江苏地质》2018,42(4):558-56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作为一套重要的储集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但对其层序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梧桐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研究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构造强度较弱,地形较为平缓,地层在全区稳定分布;中晚二叠世盆地发生造山运动,吉木萨尔凹陷东南边缘区域经过构造抬升,上部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了现今"底平顶削"的地层样式。以凹陷中部少数地层保存较全的井的地层叠加样式分析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识别不同类型界面,特别是最大湖泛面,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即梧桐沟组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并在其内部识别出5个中期旋回。梧桐沟组地层在不同的层序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旋回叠加样式:下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下,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增大,地层表现为明显的退积叠加样式;上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上,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减小,地层表现为明显的进积叠加样式,符合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相似文献   
992.
顺层岩质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当边坡中发育有顺坡向陡倾结构面时,更不利于边坡稳定。以贵州某水电站大坝左岸含陡倾结构面顺层边坡为例,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及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拉裂—滑移两种;自然状况下及开挖后,边坡都有沿断层f_9、卸荷裂隙L_1及岩层面发生滑移的趋势,且工程开挖导致边坡沿该结构面发生内部滑动;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位移数值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准确划分直罗组地层岩性、识别地层及解译矿层,通过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4个主要铀矿集区侏罗系直罗组地层的定量伽马、自然电位、三侧向电阻率、密度4条测井曲线参数,采用归类统计和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直罗组的伽马照射量率数值差异不大,东南缘地区电阻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密度值变化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垂向上直罗组上段的伽马背景值和电阻率相对直罗组下段偏低,密度值变化不大;区域上直罗组地层中从粗砂岩到泥岩的伽玛背景值逐渐增高;密度值略微增高,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由大变小。根据不同类型岩石测井参数和相系差异,建立了东北缘地区电阻率与密度交会图版岩性识别模型。煤田钻孔测井岩性解译时具有放射性异常的砂岩段粒度应提高1~2个级别。   相似文献   
994.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H2O–煤地球化学反应可造成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改变,对煤层注CO2增采甲烷的有效性尤为关键。为了探讨ScCO2-H2O-煤反应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化学结构的影响,选择3个不同煤化程度煤样,在自主研制的ScCO2-H2O-煤地球化学反应模拟实验装置中模拟1000m埋深条件下煤样与ScCO2和去离子水反应240h,并对反应前后的煤样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实验,对比分析了反应前后煤样晶体结构和碳有序度的变化特征。测试结果表明:ScCO2-H2O反应破坏了煤的晶体完整性和碳有序度,改变了煤的大分子结构,且对低阶煤和中–高阶煤具有不同的影响,反应提高了低阶煤的平行定向程度,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面网间距,而使中–高阶煤中无序单元增加,面网间距增大。该研究结果为CO2-ECBM项目实施中ScCO2-H2O作用对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和孔渗特征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微观尺度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实现地下矿山采动垮塌区域边缘矿体的安全回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采动垮塌机理研究,确定垮塌区域大致范围,然后在垮塌区边缘矿体内部掘进巷道对隐患结构进行超前探测,进一步探明隐患结构分布情况,最后通过钻探对数值模拟和超前探测结果进行验证并注浆加固.研究表明:采空区两帮为充填体、上部为矿体时,其采动垮塌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两帮下部三角形平动-两帮上部圆弧形转动-顶板楔形垮塌-两侧采场条形滑移-上部采场整体下沉".通过对数值模拟、超前探测和钻孔验证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垮塌区域隐患结构的精确探查和控制.  相似文献   
996.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沉积充填规律,结合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对研究区头屯河组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对其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可划分出个1个Ⅲ级旋回、3个Ⅳ级旋回及9个Ⅴ级旋回,沉积物岩性以砂砾岩和泥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发育向上"变深"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的两种结构类型。头屯河组沉积时期湖泊较浅,沉积基底平缓,湖泊边缘坡度小,在头屯河组下段(J2t1)时期到头屯河组上段(J2t2)段时期经历了湖侵演变过程。结合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具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环境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设计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同一观测站内的一部单发双收Ka波段双偏振雷达和一部双发双收X波段双偏振雷达高效结合观测的方法,并首次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应用在降雪过程的观测中,对2019年2月14日锋面气旋系统在北京地区降雪过程中雪带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雪带的垂直结构符合以往对层状云垂直分层的物理认识,类似但不同于雨带由凝结增长层、丛集层、淞附层、融化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雪带只包含由上层“播种”至下层的冰晶形成的凝结增长层、丛集层和淞附层三层。由于各层水平风速不同,雪带的三层结构并非垂直排列。多个雪带不断生成发展维持降雪,直至冰晶凝结生长层变空,云从冰晶凝结生长层分裂为多层云后各自消散。证明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的必要性和高效性,丰富了对锋面气旋系统雪带的认识,补充了Ka波段和X波段雷达对降雪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基于2015年多时相MODIS数据,以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黑龙江省主要作物的物候期特征、NDVI特征曲线信息和NDWI反映的耕地类型,采用决策树构建不同种类农作物的遥感提取模型,以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信息。结果表明,构建的遥感提取模型有效地提取了主要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东北实地调查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3.90%、84.71%和78.26%;以统计数据为评价标准,玉米、水稻、大豆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4.463%、88.094%和81.485%。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生态足迹法对云南孟连县2005—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根据2005—2011年数据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生态足迹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2.762 hm2/人,土地利用结构急需调整优化。在此背景下建立以生态赤字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设置了8个变量和13个约束条件。根据模型求解优化方案,对孟连县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相比于优化前,人均生态赤字减少10.87%,经济效益增加0.52亿元,社会效益增加0.001 hm2。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00.
主要介绍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编制《黑龙江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地图集》的编制原则、内容结构、数学基础、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等设计思想,并结合目前最新的制图技术理念及印刷装帧技术对该图集的制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