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65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1615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本文以俄远东地区康捷尔型(钠质专属性特点)、依纳格林型(钾质专属性特点)同心环状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为例,论述了该二种类型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产出特征等。前者岩浆岩以Na偏高为特征,K2O/Na2O=0.1-0.7(Na2O含量介于1.7%-8.1%),并与金伯利岩、似金伯利岩密切共生,有时可能含有金刚石副矿物;后者类型岩浆岩以钾偏高为特征(K2O/Na2O=3.3-13.2),多产出于张性构造裂谷带或中生代地堑带,与之共生的有钾镁煌斑岩及类钾镁煌斑岩等。上述系列岩浆后,在成因上与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密切相关,并具有地幔生成特点。同时,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形成作用主要取决于构造背景之差异和地幔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2.
163.
一、概况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教授曾将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深刻而形象地概括为:资源、灾害、环境及认识地球.地幔对流的研究不仅在“认识地球”方面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而且在本质上与前三项有密切联系.例如,它为了解若干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成因等)提供物理背景与理论基础.因而可望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目前阶段,就地幔对流  相似文献   
164.
165.
分析了大华北浅源地震与日本海西部及我国东北深震的关系,认为本世纪来日本海西部—我国东北深震经历了5个相对活跃期,大华北各地震区相应经历这5个活跃期的影响期。根据大华北M≧6级浅源地震与深震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太平洋板块楔形俯冲带端部重大深震事件导致大华北浅源M≧6级地震发生的板块俯冲模型,应变波传播速度约94km/年,地表视速度约100km/年。重大深震事件突出、模型稳定性强,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公式可做大华北地震监测参考。用本模型可以解释浅源地震迁移、各地震区地震与深震活动相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6.
洱海东部第三纪火山岩与同时代基性岩为超K岩系。Nd、Sr、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地幔源区区别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作用源区,相近于腾冲,与东非和南意大利的火山作用有相似之处。该区火山作用存在三个主要组分端元:(1)低SiO_2,低K,LIL富集程度低的端元;(2)低SiO_2高K,LIL高度富集端元;(3)高SiO_2高K,LIL中等程度富集的端元。三个端元的Nd、Sr、Pb同位素组成分别为:(1)0.51255,0.7067,18.65;(2)0.51260,0.7060,18.71;(3)0.51230,0.7071,18.47。三个端元的形成与构造环境从古俯冲带地幔源向裂谷地幔源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7.
本文介绍了太原台近几年由长周期763地震仪记录到的长周期地幔勒夫波G_2与G_3。该震相为沿上地幔顶部传播的勒夫波。其记录特征为周期长,大约50~70秒。G_2波约50秒左右,G_3波为70秒左右,G_2振幅大于G_3。太原台所记到G波的地震M_s≥7.0。当M_3≥8.0时更为显著,所记的地震大多发生在阿留申群岛、汤加群岛一带。计算该震相的平均速度V_(G2)=4.4km/s,Vn3=4.4km/s。关于它的成因,有关专家认为可能是地震发生时大量岩块崩裂错动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8.
金刚石中的高钾高氯包体和地幔交代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丰  刘灿如 《矿物学报》1992,12(3):193-198,T002
在山东产出的两颗八面体金刚石中发现高钾高氯包体(K 48~58wt%,Cl 37~48wt%)。与之伴生的有碳质物和硅酸盐矿物包体。高钾高氯包体及其共生组合代表了金刚石生长初期阶段陷获的上地幔液相物质。这些液相物质富H_2O、K、Cl和碳质,并联系着地幔交代作用,其中碳质物可能是金刚石生长的碳源。  相似文献   
169.
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经研究,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存在C和A(或A1、A2)类地球化学趋势,这些趋势代表不同的岩浆演化系列。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和丹凤群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共生组合,A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扬子地台北缘中、晚元古宙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其中A1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A2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祁连早古生代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具有±A1±A2±C类基性火山岩+C类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组合,A1、A2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及碱性玄武岩浆系列。秦岭、祁连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建造的共同特点为:(1)呈近东西向的线形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0.
玄武岩浆从地幔深处挟带上来的超镁铁质捕虏体含有地幔流体的直接证据,它们对于阐明地幔深部地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地幔交代作用)的机制十分重要。女山幔源二辉橄榄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的地幔流体除富含CO_2外,尚含有H_2O和少量CO、CH_4、SO_2、C1、F。地幔中的初始流体(挥发组分)在源部是溶解于地幔橄揽岩的高压固体矿物相中,它们在地幔上隆减压时出溶,形成细小的最早期流体包裹体。这些自由流体相在一定部应聚集,使得地幔固相线(和液相线)下降,引起上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初始的部分熔融主要发生于矿物边界,以单斜辉石最易遭受,形成矿物边缘的海绵状部分熔融带。当地幔剪切流动时,初始的部分熔融体珠滴联合成大的珠滴,并开始渗透,在变形橄榄岩中相连成脉状网络,晚期含C0_2岩浆包裹体及填隙玻璃即为其代表。由于剪裂作用,熔体(和流体)压裂开上覆橄榄岩,产生岩墙状通道,并在上地幔的某些低压区聚集成岩浆库。流体和熔体均为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在流体参与下,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将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这些熔体和流体与亏损地幔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不相容元素重大的局部富集。当流体(和熔体)中H_2O浓度低时,仅发生隐交代作用;当H_2O浓度较高时,部分熔融程度也较高,相应有含水相(如角闪石等)成核,出现矿物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