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636篇
地质学   3097篇
海洋学   514篇
天文学   212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992.
本文发表了强活动色球双星HR1099(=V711Tau)在1989年12月特大能量白光耀发前后的近红外分光光度观测结果,给出该星从2.3-4.1μm首次CVF低色散光谱,以及耀发前后的变化;计算了同期观测到的子星表面黑子的影响,给出双星黑体近似辐射能谱,并与多波段测光以及IRAS观测作了对比,揭示了该双星有很强的星周物质的2.3μm发射带和3.1μm波段吸收带特征,本文对可能的星周物质成分和分布亦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全球一些有代表性的上地幔尖晶石橄榄岩和斜长石橄榄岩中各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发现在斜长石橄榄岩中,尖晶石和斜方辉石富Ti,且Ti含量随Cr/(Cr+Al)的增大而增大;单斜辉石富Ti贫Na,其Ti含量随Na含量的增大而减少。据此,结合实验结果,可以肯定世界各地大多数斜长石二辉橄榄岩在斜长石相域内未经受部分熔融。岩体所曾经受的部分熔融只发生在尖晶石或石榴石相。它们的相对熔融度可以用下面两个指标来估计:(1)最贫Ti尖晶石的Cr/(Cr+Al);(2)单斜辉石的最高Na含量。对于尖晶石橄榄岩,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榄岩,其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Cr/(Cr+Al)逐渐增大,而含量很低的Ti或Na在尖晶石、斜方辉石及单斜辉石中保持不变或趋向逐渐减小。尖晶石橄榄岩的相对熔融度可据尖晶石的Cr/(Cr+Al)和单斜辉石的Na含量来判断。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金是亲铁元素,金的浓度与其他一些亲铁元素(如铱、锇、镍、钴和铁等)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意义。Au与Er属同一类元素,但地壳岩石中的Ir/Au比值较低,这表明金和铱的地球化学行为并不完全相同,而上地幔岩石具有未分馏的球粒陨石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古地磁、磁化率、粒度和重矿物分析及电镜扫描石英砂表面特征等测试手段的综合研究,西宁地区的黄土可分出从S_0至L_(17)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序列。它包括全新世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形成的时间为1.2MaB·P.。黄土粒度粗,且含有两个风成细砂分层。重矿物以不透明矿物、角闪石为主,次为绿泥石、锆石和金红石等。石英砂颗粒以次棱角状为主,其次为棱角状。石英砂表面机械结构中有众多的冰川作用痕迹和风力作用痕迹。本区黄土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第四纪局部冰盖、冰川及其外围广大冰缘地区所产生的粉砂物质。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详细地记录了1.2MaB·P.的环境变化信息。其中1.1MaB·P.形成的L_(15)顶部的细砂分层代表1.2Ma以来最为干冷的严酷时期。L_1和L_2是末次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的产物。倒数第二次冰期比末次冰期更为干冷,极盛时期为0.155MaB·P.。S_1S_3和S_4可能代表1.2Ma以来本区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色球Hα线心像、TRACEUV和SOHO/EITEUV单色像、SOHO/LASCO白光日冕观测、SOHO/MDI光球磁图以及Nobeyama射电观测,对2004年1月8日日面边缘δ位形黑子群AR10537内发生的一个M1.3耀斑及相关的CME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耀斑除了位于反极性磁场区域、覆盖部分黑子半影的两个主耀斑带外,还伴随有一个明显的远距离耀斑带,这表明有扰动能量沿大尺度日冕结构从耀斑源区向外传播。这一远区增亮处随后有EITdimming出现,表明色球蒸发导致的物质损失可能是产生日冕dimming的重要因素。另外,位于远距离耀斑带南面的一个大宁静暗条在耀斑发生后有部分消失,这可能与该耀斑导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重构有关。该耀斑爆发与LASCO观测到的一个快速partialhaloCME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极可能是相同磁场过程在日冕的不同表现,故我们将此耀斑及与之伴随的日冕dimming认证为这一CME的日面源区。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首次提出了从观测得到的具有星周尘埃壳层的恒星的能谱分布求取星周尘埃云的消光,并由此可通过改正星周消光改正后的星际消光法求得恒星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用陕西天文台流星雷达监测人为空间碎片可能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利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流星雷达进行人为间空碎片监测的可能性。详细计算了到达接收机的回波的信噪比S/N依赖于目标散射截面σ和高度距离R的关系。理论计算表明,利用陕西天文台的流星雷达完全有可能监测在200km至1200km的高度范围内,半径大于0。5m的人为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