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0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816篇
测绘学   38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4712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51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宁波台矿泉井水温异常与萨尔瓦多8.0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001年1月9日起开始宁波台矿泉井井水温度出现异常,通过检查、分析后认为很可能与萨尔瓦多8.0级地震有关系。从日均值图上看,异常在震前6天开始出现,至震前1天达到最大,表现为打破正常的波动规律,呈负异常;从整点测值图看,主要是震前36小时出现负阶跃。分析认为出现的水温异常可能是一种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而至,间接地影响地下流体发生微小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地震、地温、降水之间的动态统计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的地震、地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数十年的统计特征.3种资料显示出相互一致的图像结构,并且与岩石圈壳-幔组合结构资料所显示的图像结构一致.统计显示,在我国境内的地震高频圆形区构成4条准东西带,各圆心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圆心是地震低发区;3.2m地温均方差的大值轴线也有4条,其高值中心与地震图的圆心几乎完全重合;降水距平大于50%的出现频率也呈4条带分布,它们与4条地温方差高值带基本相合.据此对我国地壳、地表、大气三圈的快速(<1a)互动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5.
大姚地热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姚高精度水温观测井水地质、井孔条件的分析,震例观测资料、实验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井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大姚水温周期性变化的突出位置是井深75m左右,根本原因是该地层石膏脉稳定释热,含水层热水与井内冷水混合过程中,在通道内形成钙盐类沉淀物(如CaSO4CaCO3),堵塞对流通道,含水层内外压差突破被阻塞通道,热水反复侵入井内,便形成水温周期性变化。地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由于应力场作用,产生附加地热场,水温基值发生变化,周期畸变或消失,这种附加地热动态是可以恢复的。所以认为大姚地热动态是井区特殊地层地热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6.
西藏地热活动与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轻的西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活跃,地热活动频繁而强烈,区内有各种类型的地热显示区(点)600余处,与地热活动相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地质灾害有着复杂而又广泛的联系。探索地热活动与地质灾害及特殊地质环境类型形成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地热显示区及其周边的各项人类开发活动,寻求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与保护环境的最佳切入点发展地方经济、保护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电法勘探在汤岗子地热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不同岩石的电性差异及地热区视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出发,通过综合电法在汤岗子地热田又找到了新的地热资源,说明综合电法对勘查地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8.
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均有其应用上的优势。联合应用脉冲瞬变电磁法(TEM)和纵向四极测深法各自的方法技术特点,解决工程勘察中超浅层的管网分布与定位问题:TEM进行场地普查,而纵向四极测深进行准确定位。实践证明,TEM和纵向四极测深联合应用是管网探测快速、经济且有效的手段,在工程勘察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浅谈研究和寻找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大型矿床是一项十分,艮巨、复杂、综合性极强的工作^[1]。研究和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模式(巨量矿质、流体和能量的有利匹配和稳定供给,成矿系统的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结构集约化,适时的成矿启动,稳定持续的成矿作用和成矿后的良好保存);②地质分析法(构造环境分析、地质建造分析和地质构造分析);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④勘查地球化学方法;⑤遥感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熊耳山西段银铅矿找矿地球物理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麟  张林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72-474
通过对铁炉坪、蒿坪沟银铅(金)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化探工作,提出了在熊耳山寻找构造蚀变岩(破碎带)型银铅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并利用两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找矿标志,对两矿区外围预测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