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2篇
  免费   3765篇
  国内免费   5814篇
测绘学   2074篇
大气科学   1735篇
地球物理   2948篇
地质学   18018篇
海洋学   3324篇
天文学   585篇
综合类   2540篇
自然地理   384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859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989篇
  2018年   605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818篇
  2014年   1619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604篇
  2011年   1554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587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359篇
  2006年   1615篇
  2005年   1416篇
  2004年   1223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838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849篇
  1997年   848篇
  1996年   745篇
  1995年   723篇
  1994年   655篇
  1993年   597篇
  1992年   612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425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震地质》1994,16(2):127
对全球尺度的6条大地震带内1900~1990年中184次Ms≥73/4级地震进行了沿地震带方向定向迁移的分析,获得了全球统一的地震定向迁移规律,总体是由西向东,迁移速度由700km/a变为150km/a,此现象可以作多种暂态地球动力作用过程的推论,如以大西洋脊间歇式张裂引起上地幔软流物质自西向东运动,呈现纵波式的振荡传播;也可解释为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印度板块自西南向东北对欧亚地震带依次的推压引起向东的应变波的传播;太平洋脊两侧洋底板块向西北和东北两侧的斜向推压,可能是造成两侧地震带地震向北迁移的触发源  相似文献   
72.
本文综述30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物探化探中的应用,并展望它在“九五”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74.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下,新埠江流域旱涝灾害频繁史替,生活水源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结构不平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文章根据新埠江流域的水资源特点.从水土资源的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5.
76.
77.
宁潭岩体是由马田、亭子、陈冲、老虎头 4个单元组成的遭受了变形变质改造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岩体属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其源区既包含有不成熟的富含长英质物质的特性 ,也有成熟的、富含粘土的特性。岩体的形成温度为 85 0~ 92 5℃ ,同位素年龄为 35 4~ 4 4 0Ma。可能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 ,在拉伸构造作用下岩浆底辟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论述了保安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副矿物、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火山岩相及火山机构等特征。并对其演化规律、形成机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资源环境领域的信息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源环境领域的深层研究问题;同时提出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观点,进而对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的战略进行了概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80.
地勘工作是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在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的今天,地勘工作在青海这个资源大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纵观青海地勘行业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人才资源的状况令人堪忧:总量不足,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队伍不平衡,分布不合理,高级人才数量偏少,年龄偏大,人才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人才发挥作用及创新、创业的空间和环境不宽松,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进出的逆差较为明显等等。可以说,在国家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后的今天,在青海地勘单位积极推进企业化进程、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青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