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已经辨认出来的地衣大约只有400种,苔藓有7S种,茸类植物和开花植物目前发现的不超过10种.其中地衣类植物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分布最为广泛,连海拔2000米高的霍利克山脉的露岩上也有生长,它们地球最南端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2.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人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相似文献   
23.
图尔盖—阿克苏河谷近数百年冰川作用和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С.  ОН М.  НГ 《冰川冻土》1991,13(3):201-212
  相似文献   
24.
将南极生长的南极石萝(UsneaantarcticaDuRietz)、蔟花石萝(Usneaaurantiaco-atra(Jacq.)Bory.)和石蕊(Cladoniasp.)三种地衣分别对上部、中部和基部三部分作横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和测定各部位的表、间、中央各层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发现三种地衣体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各部位的Al、Si、K、Ca四种元素的相对含量较高,P的相对含量相近;三种地衣体不同的部位、不同层的元素相对含量均不相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地衣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分析南极的地质环境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新疆鄯善碱泉子—巴里坤洛包泉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中碱泉子、红山口及洛包泉3 条活断层断坎微地貌的实测,尤其是对洛包泉活断层地衣直径及醉汉林胸径的实测,认为碱泉子活断层中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99±0.02 m m /a~1.85±0.03 m m /a;红山口左旋正断层构成顺坡向断层陡坎,坎高1.6~7.0 m ,中全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26±0.02 m m /a~0.95±0.06 m m /a,按其形成的水系左错1.6~2.8 m 计算,其水平活动速率为0.22±0.01 m m /a~0.38±0.03 m m /a,红山口活断层滑动速率为0.35~1.02 m m /a;洛包泉活断层地表破裂带长13 km ,断坎高3.6~14.8 m ,是由1914 年8 月5 日发生的7 12 级地震造成的。  相似文献   
26.
在保守序列高度相似的细菌鉴定中,单独使用16S rDNA/RNA序列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通常无法准确鉴定到种,需要增加测序基因数并对多基因进行分析。为实现快速鉴定,课题组对16S与gyrB基因联合建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海洋来源的一株杆菌,分别用通用引物扩增16S和gyrB基因并测序,在GeneBank进行序列比对后,选择各菌种保藏中心16S和gyrB基因均相似的菌株,取16S和gyrB基因序列,采用Paup*4.0构建进化树。使用16S与gyrB拼接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中属于同一种的菌株均很好的聚合在一枝,种间分枝自展值均高于98,分类结构准确,筛选得到的杆菌与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聚合在一枝,自展值为100,鉴定为地衣芽胞杆菌。经生理生化试验验证,该菌株与地衣芽胞杆菌特征完全一致,使用16S和gyrB基因联合建树得到的鉴定结果准确且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27.
张路  谢新生  郭慧 《地震》2020,40(3):83-98
1830年河北磁县M71/2地震发生于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 该断裂地震破裂和活动性的研究受到地震研究者关注。前人研究着眼于1830年磁县大地震的地表破裂,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性。应用卫片、 航片解译和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 重要地点进行探槽开挖或野外地质剖面剥落以及采样测年, 确定了断层各段落破裂事件的发生年代。该断裂西段分为3个断层段落: F2为磁县—峰峰段落, F3为东田井村—陶泉乡段落, F4为韩家沟村—甘泉村段落。F2断层段大部分隐伏, 为早中更新世断层。F3断层段东端在东田井村南断错距今22 ka地层, 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 F3断层段在鼓山南山村一带为全新世断层, 从张家楼村到陶泉乡为推测全新世活动断层。F4断层段为全新世断层。F4断层段全部位于基岩山区, 可见多处基岩断面、 地震沟槽及断层眉脊等断层破裂; 一些破裂面发育地衣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 (Link.) Th. Fr.], 使用地衣测年方法确定这些破裂面为1830年磁县大地震地表地震遗迹。磁县—大名断裂带终止于F4西端。综合分析断裂带各个分段的破裂事件, 得到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活动事件时空分布, 估计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的晚更新世地震复发周期在6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含量为10×108cfu/g)分别以0.0%(对照组)、0.1%、0.2%、0.3%、0.4%、0.5%和0.6%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重为17.47±0.19 g的尖吻鲈,养殖时间8周.随着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尖吻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高,在0.5%组达到最大,增重率提高9.77%,特定生长率提高4.56%;同时该组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尖吻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在各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尖吻鲈的前肠蛋白酶在0.2%组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及部位的消化酶则低于对照组或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此作用与消化酶变化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地衣芽孢杆菌对亚硒酸盐的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硒碳质泥岩中筛选出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研究了该菌对亚硒酸盐硒的耐受与还原行为。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YEG)中,它能耐受320 mM亚硒酸盐硒的浓度,耐受硒酸盐硒的浓度可高达1000 mM。然而,高浓度的亚硒酸盐硒对它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有氧和厌氧的环境中,地衣芽孢杆菌均能还原亚硒酸盐中的硒:将四价硒还原为纳米球状的元素硒颗粒,使其分布在菌体的周边和细胞内。在含5 mM亚硒酸钠的液体培养基中,还原亚硒酸钠硒成为元素硒的平均效率约为42%。地衣芽孢杆菌在生存环境无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其还原亚硒酸盐硒形成纳米元素硒颗粒的现象,是研究生物合成低毒的纳米活性元素硒和生物修复硒污染技术的基础,也为硒的微生物矿化过程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0.
对采集自南极乔治王岛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32份地衣标本中共生藻rDNA ITS序列进行测定,发现均为Trebouxia jamesii;结合Genbank中来自不同地区地衣中该藻的序列信息,发现T. jamesii的基因型与地衣物种及采集地都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广布于全球范围的T. jamesii作为地衣优势共生藻,存在多种基因型,并且可以被多种地衣共生菌选择;其中优势基因型A在采集自南极洲、欧洲、北美洲和北极地区的地衣中均有发现,而其它基因型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地区特有性。本研究为地衣中的藻交换提供了证据,并提出地衣体碎片是实现地衣共生藻长距离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