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1篇
  免费   1117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测绘学   1465篇
大气科学   1016篇
地球物理   1049篇
地质学   2721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737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固体地球对地表质量负荷响应,一般采用格林函数或球谐函数方法来计算。两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在实际计算中存在差异。应用地表流体质量负荷变化数据,定量分析了二者在计算地表位移时的精度。结果表明,同一负荷作用下对单点地表位移的计算,两者的精度在误差水平上是一致的,其计算效率也是一致的;但在计算全球1°规则网格站点时,球谐函数方法要比格林函数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快近100倍。对地表流体质量变化而言,2°空间网格的分辨率一般可满足改正GPS位移数据的精度,且地表流体引起的站点垂直位移变化可解释超过50%的GPS观测方差。  相似文献   
992.
陈银翠  侯耀翟  杨可明 《测绘科学》2016,41(6):158-161,178
针对矿山开采沉陷所引发的地表形变信息表达和准确制图问题,该文结合遥感影像与地形图等数据,基于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结果和三维可视化方法,对矿山开采沉陷专题信息表达及其GIS制图新模式进行了探究。实现了矿区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倾斜和曲率的形变信息应用分析与可视化,以及下沉盆地水淹范围模拟图、三维地表变形影像图、特定区域变形分析图、采动损坏等级分布图等制图功能。  相似文献   
993.
《海洋地质前沿》2014,(11):31-31
2014年9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举行了"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据《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分析,《海洋地质前沿》来源文献量达到126、文献选出率达到0.91、平均引文数达到18.87、平均作者数达到4.16、地区分布数达到17。经过层层筛选和评比,最终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阵营。  相似文献   
994.
GlobeLand30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气候等研究领域,对其进行精度验证是保证GlobeLand30产品推广应用的首要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地理数据的GlobeLand30人造地表精度验证方法:首先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样本点,其次应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计算众源数据文档的地表覆盖主题,最后通过构建样本点与GlobeLand30数据产品之间的混淆矩阵,以实现人造地表数据的精度验证.研究区域为我国27个省级行政区,众源地理数据选用POI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00年和2010年的人造地表总体精度分别为87.63%和88.81%,这与GlobeLand30人造地表第三方评价精度86.97%相近,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InSAR与概率积分法联合的矿区地表沉降精细化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优势,提出一种InSAR和概率积分法联合进行矿区地表沉降的精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InSAR时序累积沉降盆地,进而建立判别大梯度形变的约束条件,区分沉降边缘与沉降中心.对于形变较小的沉降边缘,保留InSAR结果,而对于大梯度沉降中心,则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模型建立矿区工作面的沉降盆地,并通过空间插值,获取地理坐标系下连续的地表沉降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矿区地表沉降结果.论文以山东某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10月16日 2018年3月4日期间的21景SAR影像和工作面水准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减少水准监测工作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沉降结果,其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InSAR和概率积分法,可有效弥补两种技术单独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不足,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矿区地表沉降信息.  相似文献   
996.
合肥地区位于我国大陆中部,其内展布有多条活动断裂,包括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由于该地区大部分断裂是隐伏的,其分布位置、活动特性及构造仍存在争议.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了合肥地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52景Sentinel-1A卫星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图.我们发现池河—太湖断裂、桥头集—东关断裂和肥中断裂构成的三角形块体内存在与断层活动相关的地壳InSAR形变.利用贝叶斯方法,本文分别对三条断裂附近区域的形变进行了反演.结果 显示:池河—太湖断裂的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运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许拉张分量;桥头集—东关断裂的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活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逆冲分量;肥中断裂为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向南的左旋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的断裂.综合三条断裂的运动特征,我们推断该三角形块体受到郯庐断裂的活动和北西方向挤压作用的综合影响,整体有轻微旋转趋势.这可能是该地区小震聚集的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7.
对具有裂缝结构的各向异性页岩模型等效电特性的研究是非常规油气勘探、页岩储层评价和测井解释的重要基础.针对具有强各向异性的裂缝页岩模型,本文提出使用二阶电学张量矩阵来对裂缝模型的电各向异性进行分析.论文工作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含针状裂缝和圆盘状裂缝的理想页岩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裂缝的形状、体积以及在岩体中的不同位置形态对页岩等效电参数张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裂缝的存在是导致岩石模型表现出电各向异性的原因之一;当裂缝的体积相同时,裂缝的形状以及裂缝的位置不同,都会使页岩模型的介电张量出现较大差异,并随裂缝相对位置及角度改变而呈现一定规律.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电磁测井和页岩油页岩气参数的反演提供关键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西部地表通量的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改则和狮泉河两个自动观测气象站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等梯度观测资料,采用湍流相似理论.计算了改则和狮泉河的动量通量、感热通量以及潜热通量。结果表明:改则和狮泉河两地的地表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且其季节变化的相同点表现在感热通量均在5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而潜热通量均在8月份最大。不同点表现在改则的潜热通量在12月份最小,狮泉河1~5月平均潜热通量为负,以凝结为主,改则的月平均蒸发及全年的蒸发总量比狮泉河的要大。而其感热通量比后者的都小。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在夏季地表通量的日变化幅度大,冬季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999.
降水对荒漠土壤水热性质强迫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王胜  张强  卫国安  郭青厉 《高原气象》2004,23(2):253-258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在甘肃省敦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大小的降水对土壤湿度、反照率以及地表温度的影响;随着降水量的增大,各地表物理量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也越慢;强降水时,5cm土壤湿度的驰豫期为7天.中降水为4天,微量降水为2天。由于降水性质(水和雪)和土壤状态的差异,冬季和夏季相比.降水对地表物理量的影响差不多,但冬季地表物理量的恢复时间要比夏季长得多。土壤湿度和反照率的驰豫期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边界层湍流输送的若干问题和大气线性热力学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胡隐樵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4,23(2):132-138
总结了大气线性热力学基本理论,讨论了大气边界层的能量和物质输送交叉耦合效应,还讨论了大气系统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效应。分析指出:由于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效应,导致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输送过程除了湍流输送外,还应包括大气辐散和辐合运动对能量和物质的输送。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和对流边界层辐散和辐合运动对能量和物质输送是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了非均匀下垫面和对流边界层地表能量的平衡问题,非均匀下垫面和对流边界层陆面过程边界层参数化等问题。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大气边界层物理理论,而且为克服当前大气边界层物理应用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