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1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560篇
地球物理   362篇
地质学   4042篇
海洋学   310篇
综合类   1452篇
自然地理   57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南江镇,是典型的“都市里的村庄”:在79平方公里的面积上,13条大村庄散布在市区的南部,130余家中直、区直、市直单位错落其间,市区人流量最大的玉林火车站就矗立在这里,6万余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2.
一是制定防灾预案。淄川区制定下发了《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将6—10月份划定为重点防范期,明确了汛期易发生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影响范围,提出了防范对策和措施。二是建立健全群策群防网络。实行地质灾害防治乡镇政府负责制,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管理,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区、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将灾害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三是建设防治队伍。组建地质灾害监测队伍,完善预警机制,做到快速反应;组建地质灾害抢险队伍,一旦出现灾情立即出动;组建救灾队伍,遇到灾情后,能使重要的生产、交通等尽快恢复,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3.
1989年2月25日夜晚,一场自然灾害在人们毫无知觉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读着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的眼前会出现这样一些画面:一个6岁的小男孩和两个小伙伴追追闹闹爬上一个小山顶,他们推开栅栏,来到一个“嗡嗡”作响的大铁罐前,小男孩好奇而又懵懂地用于去拍打,顿时一股强大的电流将他击倒在地;一位青年双臂夹着粉笔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一边给村民们讲解怎样防治地质灾害,嗓子都哑了;  相似文献   
15.
16.
3月9日至11日,由国土资源部刘玉杰处长任组长的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督导组在广西开展督查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菏泽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震、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砂土液化、土地盐渍化及地氟病等,其发育与分布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以及气象、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就其分布、危害、致灾原因等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庆元县国土资源局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对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措施到位,不久前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MS 8.0)同震变形作用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大地震(MS 8.0)波及半个亚洲,震撼整个中国。本文通过地震后的实地调查,对发育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产状、继承性复活与变形特征,以及同震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表明这次汶川大地震(MS 8.0)沿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和安县-灌县逆冲断裂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前者产生以高角度逆冲兼右旋走滑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75 km,后者产生以缓倾角逆冲作用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80 km。汶川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具有分段性特征,并与地表破坏程度的分带性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详细研究表明,同震地表破裂带的产状直接影响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汶川大地震(MS 8.0)沿呈高角度陡倾的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发育的同震地表变形所产生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比沿缓倾角的安县-灌县逆冲断裂要强。从各种类型的地震断裂来看,具有垂直运动的逆冲型地震断裂所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质灾害强度比具水平运动的走滑型地震断裂要强。因此,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破裂过程和同震地表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地质灾害治理,阐述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