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24篇
  免费   3700篇
  国内免费   4454篇
测绘学   1672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482篇
地质学   22807篇
海洋学   1211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832篇
自然地理   1040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577篇
  2021年   685篇
  2020年   558篇
  2019年   779篇
  2018年   497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98篇
  2014年   1830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1774篇
  2011年   1766篇
  2010年   1461篇
  2009年   1612篇
  2008年   1514篇
  2007年   1199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962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854篇
  2000年   804篇
  1999年   732篇
  1998年   800篇
  1997年   842篇
  1996年   689篇
  1995年   750篇
  1994年   607篇
  1993年   578篇
  1992年   634篇
  1991年   593篇
  1990年   482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10篇
  1948年   13篇
  1946年   8篇
  194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李乃胜 《海洋科学》1991,15(5):21-25
冲绳海槽位于东亚大陆东南边缘,北起日本九洲,南达我国台湾,为一NNE向朝太平洋凸出的弧形舟状盆地。由于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洋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构造格局。研究其地质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历史,对于揭示洋、陆壳的过渡转化规律,查明沟弧盆体系的构造特征,弄清边缘海盆的发生发展特性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中外学者对这一  相似文献   
172.
173.
在石油地质实际工作中,含油气地域的分区是吸引专家注意力的重要问题之一.石油聚集带是具有相似的地壳巨型构造单元性质的含油气盆地聚集,在其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和聚集是在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进行的.制作带状分区图的基础是地下的构造特性及其地质史.  相似文献   
174.
莫杰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3-F003
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和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9—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沿海地区高教、科研、部委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5.
176.
厦门YunDan港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7.
当今各国都对环境地质的研究十分重视.荷兰在该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力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使用了许多综合研究方法.在三角洲工程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8.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不同估计,这里埋藏了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的55%~68%和超过40%的天然气储量。盆地位于属于两个不同的岩石圈板块———非洲和欧亚板块的伊朗大陆地块与阿拉伯地盾的接触处。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交接期它们的碰撞导致形成了扎格罗斯造山褶皱带和在它前面的巨大美索不达米亚山凹陷,后者属波斯湾盆地的组成部分。在显生代和大部分时间内,这个盆地属于古老冈瓦纳被动边缘的组分,后者在古生代向古特提斯海开放,而在中生代则向新特提斯海开放。稳定的凹陷再加上极佳的地形—气候条件促使在该处形成了极厚的…  相似文献   
179.
程兆第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4):335-337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