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773篇
测绘学   1694篇
大气科学   1925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1108篇
海洋学   198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392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3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磊  高瑞忠  李喜安  苟青松  胡超 《水文》2018,38(1):35-40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是开展水资源评价的前提。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盆地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利用GIS软件强大的信息融合功能将水文地质参数与地面核磁共振(SNMR)成果相结合。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体系,结合专家经验和权重公式得到各个因子的权重值,建立富水性评价数学模型。计算评价了该区的富水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研究区富水性评价合理有效,是解决富水性分区这类复杂多源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92.
邱超  张兰 《水文》2018,38(1):73-7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话及网页人工报汛手段无法满足水文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微信公众号平台与传统水情报汛相结合,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了无层级、扁平化、可反馈的信息传输交流模式,并在用户体验、私人定制、可移动性、容错性、实时反馈等方面做了充分设计和优化,切实保障了水情报汛信息传输的"零中断",提升了水情报汛效率和精度,减少了报汛工作的时空限制,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水情报汛"和高效、安全、个性化共享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两套模式的大集合试验结果,评估了气候内部自然变率对热带辐合带(ITCZ,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未来南北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模式间ITCZ的移动差异源自中高纬度的外强迫模拟差异,而气候内部变率主要通过热带过程调控ITCZ的位置变化。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大集合(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Large Ensemble, CESM-LE)试验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cillation, ENSO)振幅变化的自然变率会通过中等和极端厄尔尼诺降水的非线性信号调制ITCZ的移动幅度,而在MPI-GE(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Great Ensemble)试验中,ITCZ的位置变化主要与大西洋海温梯度信号异常有关,相较而言ENSO振幅对ITCZ的影响很有限。总体而言,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内部自然变率引起的ITCZ南北移动不确定性幅度能解释未来预估模式间的差异约为20%,但对ITCZ移动的模拟不确定性有贡献。  相似文献   
994.
地面锋附近重力流的产生及其锋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宝  伍荣生 《气象科学》1998,18(4):305-315
本文用旋转大气的两维非静力模型,用Simpson和Linden[1]的级数展开方法和数值积分方法讨论了地面锋附近由于非地转平衡所产生的重力流及锋生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和《OSSMO-HY2002》软件的正式启用,笔者就此软件与AHDM4.1在实际应用方面略作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996.
地震动输入界面的选取对深软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和上海两个典型的深厚软弱场地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地震动输入界面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于场地1(天津)和场地2(上海),分别选择7个和8个剪切波速(υs)大小不同的土层位置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并选用Taft、Northridge地震加速度记录和南京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动,将Taft波、Northridge波和南京人工波的加速度峰值水平调整为0.35m/s^2、0.70m/s^2和0.98m/s^2,用SHAKE91程序对这两个场地进行了不同的地震动输入界面、输入地震波和峰值加速度水平的128种组合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从假想基岩面(υs≥500m/s)输入地震动的结果(假想的实际值)相比,可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地震动输入界面深度(剪切波速)的增加,场地地表加速度反应谱逐渐地向实际值接近;(2)地震动输入界面的深度相同时,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水平越高,两者的加速度反应谱谱值的相对差异也越大;(3)对于一般建筑物,可以把剪切波速为400m/s左右的土层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对于中长周期的建筑物,则应慎重选择地震动输入界面,最好选取υs≥500m/s^2的土层或基岩面作为地震动输入界面。  相似文献   
997.
从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小波能量特性及正交特性,根据加速度记录推导出小波变换下的地震地面运动的能量时程公式,通过小波变换后求得的能量同时包括了地震动时域和频域内的能量,而且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可行,从方法实现上也是比较简单的。  相似文献   
998.
运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是目前地学分析应用满足精细化要求的基础数据。目前对森林覆盖下DEM产品的精度影响分析依然有所欠缺。以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结合全站仪实测的高程碎部点与机载LiDAR数据生成的高精度DEM产品数值做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经多重比较分析(LSD)可知,以马尾松为代表的针叶林和以桉树、茶树、黄连木、荔枝、阔叶混合林为代表的阔叶林之间差值相差较大,说明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种不同森林覆盖类型的绝对精度存在差异。但Robust检验结果显示阔叶林地表DEM的精度均值相等性为1,说明阔叶林(以桉树、茶树、黄连木、荔枝、阔叶混合林林地为代表)地表DEM精度不受树种的影响。综上,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地表DEM精度差异显著,说明阔叶林和针叶林对机载LiDAR生成森林区域地表DEM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热带气旋移动速度是目前热带气旋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951—2017年中国国家气象局最佳路径集资料,系统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年代际特征,初步探讨其原因,并对不同强度等级移动速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系统诊断。结果表明,1951—2017年间平均移动速度(所有强度等级平均及对于大部分强度等级)呈现出减慢趋势,且主要体现在强热带气旋等级移动速度减慢;热带气旋向高纬度迁移趋势理论上将使移动速度增大而移动速度仍然减慢,说明气候因素是引起移动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强度等级平均移动速度、增强阶段基本相当,减弱阶段随强度减弱在初、中期明显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小,变性气旋移动速度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等级速度概率分布,增强阶段基本相同且相对集中,减弱阶段差异较大且相对分散,变性气旋最为分散。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21年日本福岛地震(MJMA 7.3)中6个KiK-net台站的观测记录,分别基于移动窗解卷积法、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对场地非线性时变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非线性发生的阈值和程度。研究表明:三种方法识别场地非线性时变特征的稳定性不同。移动窗解卷积法更容易获得较为稳定的土体非线性时变过程,但其反映的是地表至井下平均波速的变化,识别的非线性程度偏低。对于存在强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识别的非线性程度更强;对于较低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则不容易识别出稳定的非线性时变结果。三种方法识别的非线性最强时刻基本一致,皆位于整条记录加速度峰值附近。基于三种方法识别的6个台站的非线性阈值约在40~140 gal,剪切波速下降比在16%~53%之间,场地非线性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