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870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已实施30余年,亟需动态调整分水方案以适应变化的水沙条件和用水格局。为在变化水沙条件下科学配置水资源,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保存量、分增量"的动态配置思路,在优先满足河流和近海生态需水的基础上,根据变化来水来沙塑造高效输沙洪水减少河道内分水指标,兼顾公平和效率将河道内节省的水量作为增量配置给沿黄省(区)。配置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来沙4.00亿~5.00亿t时,采用高效输沙方法黄河河道内分水指标减少5.07亿~24.24亿m3,上游省(区)分水指标增加;动态配置方案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保障沿黄省(区)分水指标不低于现行指标,并增加部分省(区)分水指标。研究成果为多沙河流动态配置水资源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八七"分水方案调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设计了一种专用观测工具——棱镜安置器,采用单向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基准索股定位,能很好地解决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因施工现场受地形、气候条件影响,无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和对向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基准索定位测量这一技术难题,对其他类似桥梁建设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东营凹陷生油增压成因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沙四段和沙三段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泥岩声波时差对超压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超压段均对应异常高的声波时差值,而且泥岩声波时差随着岩石颗粒垂直有效应力的减小而增加.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测井、测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超压成因,在确定超压泥岩和砂岩均属于正常压实的基础之上,提出生油作用为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主要证据有:(1)超...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由重磁资料计算上海地区居里面、莫霍面、均衡重力异常及地幔流应力场的方法和成果,并在对成果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居里面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上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5.
本文解释热剩磁和粘滞剩磁的阻挡过程。较慢冷却伴随较低的阻挡温度。一组同一的磁颗粒,其实验室解阻温度不一定等于其磁化成分的阻挡温度。冷却速率不同,重排剩磁量会不同,两者的关系与磁畴状态有关。距烘烤体不同距离采集磁颗粒分布相同的围岩样品,在一定场合下,根据其剩磁-实验室解阻温度谱所示的重排剩磁量的差别,可讨论冷却速度及模型。本文列举苏格兰某些围岩的不同重排剩磁量,讨论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6.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的非均匀载荷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欠补偿或过补偿。均衡异常的垂直导数分布清晰地揭示了华北地区几条重要的断块分界线。从深部构造上看,均衡补偿过程发生在下地壳特别是上地幔中。本文从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77.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91  
青藏高原夹持于土兰、塔里木、华北、扬子与印度等刚性地块之间,在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圈结构构造上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系统。白垩纪晚期到始新世,高原开始了一个地壳缩短、加厚和不断隆升的新阶段。高原隆升可以划分为俯冲碰撞隆升、汇聚挤压隆升和均衡调整隆升3个阶段。高原地壳的加厚、缩短是在压应力作用下通过不同层次物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实现的,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可以概括为“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隆升模式。  相似文献   
7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点。在确定了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指标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及全省区域差异的总体状况;省内各区之间的差异;省内各区内部的差异,分析了广东省1980—1990年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区域差异迅速扩大,且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与全省其余各地差异的扩大;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三角洲内部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但1980年以来三角洲呈现出很强的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差异发展的特点与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最后,文章探讨了缩小广东省区域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