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360篇
地质学   36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在东天山15万km2的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共圈出大于1000km2以上的地球化学块体18处,其中铜-铅-锌-银地球化学块体5处,铜地球化学块体3处,铜-镍地球化学块体1处,金的地球化学块体4处,铀的地球化学块体3处,铂-钯地球化学块体1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处。有6处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集区相对应,新圈定的地球化学块体12处,其中有3处发现了新的矿床。根据这些块体与矿集区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所有的已知矿集区都位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范围之内,地球化学块体为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有矿集区的存在一定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有地球化学块体的存在不一定有矿集区的存在,地球化学块体是客观存在的,而矿集区是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矿床并勘探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作矿集区,因此,地球化学块体内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矿集区,这为利用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新的矿集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块体相对运动模型的GPS方法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1993年1995年观测的两期GPS资料,具体分析了青藏高原各块体相对运动 情况。中还给出了各块体相对运动的欧拉向量。  相似文献   
63.
屈健鹏 《内陆地震》1998,12(4):312-319
对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鄂尔多斯块体体西缘及西南缘 的3条大地电磁剖面进行了分析。盐池-阿拉善左旗剖面:整条剖面上均有壳内低阻层和上地幔低阻尼分布,低阻层在银川断陷地上降。  相似文献   
64.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9等震例研究,获取与2003年7月大姚Ms6.2、Ms6.1地震和10月民乐-山丹Ms6.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①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1/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②大姚Ms6.2地震前半年内,盐源-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相对集中。2003年7~9月大幅减弱;而鲜水河断裂、楚雄-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③民乐-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一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1/3的场地呈现异常(海原一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5.
秦会来  黄茂松  王玉杰 《岩土力学》2010,31(10):3145-3150
Greco提出的临界滑裂面搜寻的Monte Carlo搜索技术具有原理简单、适应性强、搜索性能好及容易编程实现等优点,目前该类方法已在边坡稳定的优化计算中有许多成功的应用。为能够在多块体上限法求解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优化计算中应用Monte Carlo搜索技术,基于上限法相容速度场的要求及地基承载力问题的特点,对Monte Carlo搜索技术实现中的目标函数、几何约束条件、初始破坏面的产生以及收敛准则等重新进行了设置。由于Monte Carlo搜索技术随机性的特点,某一次的搜索优化往往存在陷入局部极值的危险,为解决这一不足,采取了随机设置多次初始破坏面分别进行搜索优化的办法,计算表明,优化效果很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计算以及对比发现,Monte Carlo搜索技术在此处多块体上限法求解地基承载力问题中的优化应用是相当成功的。此外,由于此处的优化是以破坏面上的节点为对象的,因此,不但可以方便地考虑三角形块体的优化,而且也可以方便地考虑四边形块体的优化问题,其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66.
基于块体理论安全系数的隧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为工程地质背景。所研究隧址区主要岩性较为单一,以硬质的变粒岩为主,部分地段见软弱的绿片岩层,软硬岩层交切,在洞顶和洞壁容易形成掉块和坍塌。考虑到其结构面控稳的特点,利用Unwedge程序,将块体理论应用于指导隧道优化设计,包括洞形的选择,隧道走向的优化、支护参数的确定等。通过实例分析与计算证明,块体理论在低地应力区结构面控稳的地下洞室的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8.
空心块体具有良好的阻水和促淤功能,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态修复工程。本文结合水槽试验及Flow-3D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的阻水效应和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空心块体的开孔率对内部水流流速、紊动强度起主导作用,开孔率较小的半开敞型空心块体减速、制紊效果更强;开敞型和半封闭型空心块体近底层悬沙浓度分别增大56%和75%,两者均有利于促进泥沙在块体内部淤积,近底层水流紊动越强,泥沙淤积形态差异越大;空心块体所营造的低流速、泥沙微淤、内外连通的水沙环境是大型底栖生物的生境需求,半封闭型空心块体内部的低紊动水流结构更有利于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繁衍。  相似文献   
69.
李绍武  王家汉  柳叶 《海洋工程》2022,40(2):1-14,66
利用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数值方法的开源软件DualSPHysics进行数值试验,模拟斜坡式防波堤上扭王字护面块体的安放过程,研究护面块体的稳定性。首先以DualSPHysics为平台开发了护面块体的安放功能模块,并对护面块体的安放效果进行评价,实现了按指定安放密度进行块体安放。块体安放完成后,在数值波浪水槽中研究护面块体在规则波作用下的运动及受力响应,并分析护面块体失稳的典型形式和失稳标准,通过系统化的参数分析,探讨波浪要素及块体安放等因素对块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扭王字块体稳定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21.64~26.20,是规范推荐值的1.5倍左右。块体鼻轴方向的相对位置主要影响单个块体的上举脱出失稳,鼻轴方向在坡面上赤平投影图越分散,护面块体层整体上越稳定。坡面坡度变缓时,护面块体层整体下滑趋势减弱,但更易发生上举脱出失稳;单个块体缺失会加大周围块体的上举失稳概率。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南黄海及周边船载测量重力数据、现代卫星测高重力数据、陆地测量重力数据以及地球重力模型等多来源重力数据进行整理和融合,对南黄海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基于切割法和插值迭代法的大深度位场向下延拓技术的视密度反演法对南黄海布格重力进行处理和解释,结合山东和朝鲜半岛的地质信息,推断了扬子块体和中朝块体在南黄海海域的界限。中朝和扬子块体在海上的分界位置为千里岩北缘断裂,向NE延伸到125°E后,折向NNW向并在36°N附近再次转为NE向进入朝鲜半岛并经过洪城南侧继续以NE向延伸。扬子的北缘为苏鲁造山带,穿过黄海与京畿造山带相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对应洪城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