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81.
贵州赤水宝元—元厚地区油气遥感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赤水宝元-元厚地区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影响油气遥感无价值信息的主要因素,确定排除油气遥感无价值信息的基本原则,从而决定油气遥感有用信息,并作出地质解释,说明油气遥感直接勘探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河南望花亭水库坝基渗漏评价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坝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坝基渗漏量进行了计算,评价了坝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帷幕灌浆,既消除了大坝隐患,也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3.
刘庆生  廖乔奇 《地球科学》1999,24(6):613-618
评述了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多年来一领域中以应用为主的生产性科学研究这多强调短期行为,缺乏深入、系统与综合的基础研究,给方法 应用带来了较大盲目性,制约了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应用,指出了应该开展这一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的及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这一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的形成机理,与烃类蚀变作用相关的岩石学与矿物学分析及与油气运移相  相似文献   
84.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快速响应甲烷渗漏活动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记录甲烷渗漏活动特征。对采自南海南部北康盆地的3个重力沉积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BH-H75、BH-H13Y和BH-H61)进行了甲烷浓度、溶解无机碳(DIC)和碳同位素(δ~(13)CDIC)、阴离子(SO_4~(2-)、 Cl~-)以及主微量元素(Ca~(2+)、 Mg~(2+)、 Sr~(2+)、 Ba~(2+))等地球化学分析。(△DIC+△Ca~(2+)+△Mg~(2+))/△SO_4~(2-)比率图解与δ~(13)CDIC深度剖面特征揭示了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反应(OSR)和硫酸盐驱动-甲烷厌氧氧化反应(SD-AOM)在不同沉积柱中所占比例的不同,其中BH-H13Y沉积柱中OSR和SD-AOM共同存在;BHH75沉积柱中OSR占主导;在BH-H61沉积柱中SD-AOM占主导,且其底部可能存在微生物产甲烷作用。硫酸盐浓度线性拟合关系指示BH-H13Y的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的深度约为700 cmbsf。结合SO_4~(2-)浓度、DIC浓度最大值和δ~(13)CDIC最小值推测BH-H61的SMTZ深度约为480 cmbsf。BH-H61和BH-H13Y沉积柱中,较浅的SMTZ深度、上升的DIC浓度以及强烈负偏的δ~(13)CDIC值指示研究区存在甲烷渗漏活动。此外,在BH-H61和BH-H13Y站位,硫酸盐浓度随深度降低的变化梯度在沉积柱下部较上部陡,指示向上迁移的甲烷通量在时间上逐渐增强。孔隙水中Ca~(2+)、Mg~(2+)、Sr~(2+)浓度以及Mg/Ca、Sr/Ca比值变化特征指示研究区沉积物中可能有自生高镁方解石矿物生成;而BH-H61站位SMTZ界面以下,孔隙水中Ba~(2+)浓度升高,指示了硫酸钡的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85.
屋面渗漏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通病,要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还要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现结合工程谈谈PVC防水卷材在屋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周南  李卿  喻涌麒 《云南地质》2020,(1):118-124
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朱家坝新建尾矿库,在使用过程中,该尾矿库下游一泉水点出现尾矿粉渗漏污染,通过地质勘查,发现该尾矿库下伏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的白云岩基底,存在一隐伏断层,渗漏污染原因与该断层及其形成的岩溶裂隙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南堡1号馆三段火山岩盖层上下油气分布规律,在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及其内油气渗漏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油气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和对油气渗漏断裂凸面脊的确定,预测了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并结合油气分布,对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发育10处油气渗漏部位,其中:F2及分支断裂油气渗漏部位最发育,有3处油气渗漏部位;其次是F1、F6断裂,有2处油气渗漏部位;F3、F4、F5和F7断裂仅各发育1处油气渗漏部位。这些油气渗漏部位及附近有利于下伏东一段油气在上覆馆三段之上聚集成藏,应是造成南堡1-1断鼻、南堡1-3断块和南堡1-5断鼻北部油区油气既可以分布在下伏东一段又可分布在馆三段之上,而南堡1-5断鼻南部油气仅分布在下伏东一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8.
来源于细菌的支链甘油四醚膜类脂化合物(brGDGTs),首先发现于泥炭中,是一种分布广泛、易于检测的重要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了brGDGTs在济阳坳陷垛石桥地区150 cm深度土壤中的分布,结果在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brGDGTs化合物,总体含量为4.0~73.0 ng g?1,显示brGDGTs在空白对比区含量较低,而在油气藏区和夏口断层处含量明显升高.brGDGTs含量与油气田区分布以及酸解烃指标(乙烷含量)都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研究区油气藏上覆土壤中brGDGTs含量同下伏油气藏油气的渗漏密切相关;并且相比于酸解烃等传统化探指标,brGDGTs化合物稳定性更强,可以记录历史时期烃类渗漏,因此brGDGTs可能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地表化探指标.  相似文献   
89.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演化特征及对形成水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天然气沉淀水合物的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墨西哥湾GC185区BushHill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对水合物沉淀的影响。渗漏早期,天然气渗漏速度大(q>18.4kg/m2-a),海底沉积以泥火山为主,渗漏天然气具有与气源天然气几乎一致的组成,形成的水合物具有最重的天然气成分。渗漏晚期,天然气渗漏速度很慢(q<0.55kg/m2-a),在海底附近没有水合物沉淀,主要以冷泉碳酸盐岩发育为主,水合物产于海底之下一定深度的沉积层中。介于二者间的渗漏中期(q:0.55~18.4kg/m2-a),海底发育水合物、自养生物群为特征,渗漏速度控制了水合物和渗漏天然气的组成及沉淀水合物的天然气比例。BushHill渗漏系统近10年的深潜重复采样显示,渗漏天然气和水合物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在时空上是多变的,相对应的渗漏速度在时间上的变化约为3倍,在空间上的变化近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0.
堤坝隐患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堤坝渗漏隐患探测的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各种方法用于探测渗漏隐患的可行性和其存在的问题。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渗漏隐患探测工作的经验,提出一套适合于各类坝渗漏探测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具有简便、实用和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