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篇
  免费   1209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测绘学   324篇
大气科学   1196篇
地球物理   829篇
地质学   2244篇
海洋学   68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64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在山西霍山七里峪林场,采用间接的光学测量方法对沿着海拔分布的植物群落主要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测量,从不同的角度对LAI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不同,LAI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海拔1750m左右的LAI值大于较高与较低海拔的;对LAI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得到LAI分布的拟合方程:y=b0+b1x+b2x^2+b3x^3(R=0.712,P〈0.01)。2.同一海拔样带,阴坡LAI均大于阳坡,但对同种种群来说,阴坡树种平均胸径并不一定均大于阳坡。3.植被类型LAI比较表现为:低山针叶林〈低山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而主要群系LAI比较表现为:油松林(0.38)〈落叶松林(0.78)〈山杨林及其混交林(1.09)〈白桦林(2.00)〈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3.73)。4.典型群落LAI值变化分析和人工林与天然林以,比较表明,LAI值在一定海拔达到最大值,这对于山西霍山人工林栽培和丰产林培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GPS高差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GPS水准研究的现状及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推导基于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的GPS坐标,其中Z分量即为GPS高差.主要分析影响GPS高差及其变化的误差,即GPS定位误差、垂线偏差以及坐标框架不一致等的影响,最后应用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3.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94.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620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 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9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煤矿井筒检查孔的特点和技术、质量要求,总结了以往工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如取心、孔斜控制、抽水作业和冲洗液选择与维护等影响质量、工期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技术措施,为优质、高效施工此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针对目前国内煤田勘查主要机具及工艺技术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煤田勘查地层地质条件和超千米深孔施工要求,研制了液压立轴式HTJ-2000型钻机和新型绳索取心钻具,并就配套设备选型、钻进工艺、钻进参数、泥浆指标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该项技术的应用,已明显提高了钻效,使钻孔深度达到1 350m.  相似文献   
99.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
利用阿克苏CINRAD/CC的基本产品、敏视达软件的导出产品及新疆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络应用软件生成的垂直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阿克苏市西南部的一次雹暴过程,发现该多单体雹暴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加之有利的环流背景、环境因子和回波强度场(弱回波区)、径向速度场的三维空间配置,使风暴东移南压过程中发展为多单体风暴产生冰雹.同时得出了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和FY-2C定量产品的简明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