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873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弗吉尼亚州Marmet地区的一节长1740ft,直径为30in的排污管道出现了渗漏需要修复,该工程面临两项挑战,一是衬管的厚度,直径30in的衬管厚度为24.5mm;另一个挑战是在检修孔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安装衬管,CIPP承包商美国Sewerand Drain公司采用了现场修复管道技术(CIPP)完成了该项施工。  相似文献   
992.
3月17日,东疆煤炭资源勘查项目在库木塔格-沙尔湖预查区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厚度为151.34m的巨厚煤层,这是目前东疆地区单层煤厚度最大的煤层。 据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库木塔格-沙尔湖煤炭资源勘查项目地质技术负责人王世新介绍,该孔设计孔深为700m,当钻进到472.2m时进入了第12层煤层,到3月17日623.54m时打穿了这层主煤层,厚度达到151.34m。  相似文献   
993.
蒋昌华  向明华 《贵州地质》2009,26(4):271-275,270
正确确定煤炭勘查中煤层的深度、厚度、进行综合整理,确保煤层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使地质研究和地质报告的编制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94.
金丹丹  鲁先东  王炳辉  施展  张雷 《岩土力学》2024,(4):1081-1091+1120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夹层饱和砂土的孔压发展呈现3个阶段,即快速上升、快速消散、缓慢消散阶段。高渗透性夹层高度越高,其下方土层孔压快速消散时长越短,越快趋于稳定值,但消散总时长无明显影响;低渗透性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大,均会使夹层上方孔压快速消散阶段速率加快,孔压消散稳定阶段延长,孔压消散总时长随之线性增长;同时,孔隙水会在低渗透性夹层下方形成水膜,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加均会使水膜持续时间增长,但水膜形态主要受夹层厚度影响。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一致,说明了试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度量岩石圈力学强度的一个定量指标,是研究岩石圈大规模构造的有力工具.研究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对于了解岩石圈力学强度及其横向变化特征、重力均衡状态、热状态、地壳厚度变化、岩石圈内部圈层耦合关系和壳幔流变结构等信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背景和基本估算原理,并总结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996.
王明明  吴健生 《地球科学》2017,42(10):1707-1714
台湾海峡及邻区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的构造前锋部位,经历了挤压、剪切和伸展交替或并重的构造作用,这种复杂应力环境下岩石圈的均衡调整对台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深远影响.通过采用均衡响应函数法计算穿越台湾海峡及邻区剖面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利用剥离法消除台湾海峡及东邻岛区较厚沉积层的影响,得到了穿越台湾海峡地区剖面岩石圈弹性厚度的变化.结合反演的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对剖面有效弹性厚度的构造意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及邻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变化范围为22~8 km,剖面有效弹性厚度整体上自西往东呈楔形递减趋势,反映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往东伸展减薄;台湾岛附近有效弹性厚度出现局部向东倾斜增大的趋势,可能与东侧菲律宾海板块的仰冲挤压有关.有效弹性厚度与居里面具有较高相关性,反映了有效弹性厚度受岩石圈热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3组不同厚度条件下溶洞顶板破坏模式的大比例模型试验,得到了顶板和基桩的荷载-位移曲线、顶板底部的极限应变曲线和不同厚度条件下溶洞顶板的破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洞顶板厚度为1d,2d时,发生冲切破坏,冲切体为圆台;当溶洞顶板厚度为3d时,顶板则以弯拉破坏为主,无冲切体产生。在荷载-位移曲线中,线性阶段转变为非线性阶段的临界点约为极限承载力的一半。最后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获得溶洞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本文试验成果是基于工程最不利情况得出的,可供岩溶区基桩初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岩土力学》2017,(10):2865-2872
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厚度天然结构面的法向循环加载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的天然结构面属平直稍粗型,厚2~3 mm,层间充填以岩屑为主,夹少量泥,母岩为灰岩。首先,对工程作用下的结构面应力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并根据对结构面法向应力-闭合变形曲线特征的总结,设计了室内试验的法向荷载应力路径。其次,介绍了取样、基本物理和力学特性测试以及试件制备,分别开展了单次和多次法向加、卸载试验,并对试验曲线特征和法向变形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对结构面法向循环加载本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当法向应力在20 MPa以内时,分别采用双曲线模型和考虑修正参数的改进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荷载阶段时的结构面法向应力-闭合变形关系;同时,发现当法向应力进入高应力区间后(定义大于20 MPa的应力为高应力,低于20 MPa的应力为中低应力),试验数据呈现新的特点,试验变形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认为在研究高应力条件下的结构面法向变形特征时,采用天然结构面试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9.
《岩土力学》2017,(11):3154-3162
桩基支撑于溶洞顶板的情况时有发生,研究地震作用下桩端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似定理和分离相似设计方法,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对顶板厚度及溶洞直径变化下桩端顶板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端溶洞顶板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顶板厚度及溶洞尺寸大小密切相关,一定顶板厚度情况下溶洞尺寸较小时(洞径l≤2d,d为桩径)表现为剪切破坏,而洞径较大时(如l≥4d)为显著的冲剪破坏,洞径越大,冲切块体积所占比例越大;基于振动台试验得到的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结合拟静力法构建了可考虑岩体特性、地震烈度及桩径大小影响的最小顶板安全厚度理论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最小安全厚度相比静力条件下要大,且随地震烈度的增强而增大,相同条件下冲-剪破坏的计算值均大于剪切破坏情况,说明地震环境下溶洞尺寸越大,所需顶板厚度越大。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EIGEN-6C4重力异常和ETOPO1地形数据,采用基于fan小波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安徽及周边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各向同性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Te处于5~75 km之间,大别造山带和下扬子地区为Te低值区,郯庐断裂两侧Te值相对较低,河淮盆地和苏北盆地Te值较高,Te分布反映了区域特定地质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50 km Te值范围内,集中在Te低值区和Te值陡变带,表明相关区域岩石圈抵抗形变能力较弱,易于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