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秦巴山区是全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乡村发展基础弱,乡村振兴面临挑战大。本文以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山阳县为例,从交易效率角度,运用新兴古典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山阳县乡村发展水平、类型和空间格局,利用随机森林回归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与交互作用,揭示了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域类型的乡村振兴对策。研究表明:(1)山阳县乡村整体发展能力较弱,83.5%的乡村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自给自足型与富足型4类,空间集聚性较强,地域分异特征显著,自给自足度高值主要集中在4大热点区和3小热点区,自给自足度低值主要集中在1大冷点区和3小冷点区。(2)坡度、农业科技采用、高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乡村能人带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业专业化程度、耕地破碎度等是影响山阳县乡村发展水平地域分异的8个主导因素,乡村发展水平多受双因素共同作用,农业科技采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乡村能人带动、农业专业化生产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等对乡村交易效率与发展水平提升的驱动作用显著,可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制约。(3)商品化率的提高可显著提升乡村...  相似文献   
962.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2003—2018年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分解法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与演变过程,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呈先加速上升后缓慢波动上升的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0.164上升至2018年的0.394,年均增长率为6.02%,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四大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内部差异是空间差异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碳排放效率较高和较低的城市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各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再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的差异特征。(3)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四大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研究从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低碳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3.
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将碳排放纳入到效率测算框架,对2007—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主产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各主产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外部因素与随机干扰会对肉牛主产区碳排放效率测算结果产生显著影响,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能够使测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2)中国肉牛主产区碳排放效率水平不高且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中原>东北>西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规模化程度低、生产要素利用率不高是导致目前中国肉牛主产区碳排放效率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偏低的主要原因,养殖技术支撑不足也造成了碳排放效率的损失。(4)肉牛主产区碳排放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效应,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研究期内高-高集聚区从中原主产区转移至辽宁、新疆两地,低-低集聚区逐渐向西南主产区聚集,贵州作为高-低集聚区尚未带动西南产区周边低效率地区形成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964.
高翯  白立敏  李冰心  谭亮 《地理科学》2023,(9):1527-1536
本文基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以6.26%的年均增幅持续性改善,但距离有效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优化速率停滞,持续改进动力不足。(2)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落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地区保持快速上升趋势,西部地区缓步改善,仅有东北地区在2014年后出现严重下滑。(3)各省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效应日渐增强,当前正处于高水平集聚阶段,低水平集聚基本固化。(4)产业规模、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体制机制和能源强度抑制产业转型效率的改善,研发强度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他地区的科技转化驱动较弱。  相似文献   
965.
纪元  关文川  岳隽 《热带地理》2023,(7):1259-1274
基于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不同阶段进行场景划分,利用空间公平效率相关模型,选取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无城际铁路、现状城际铁路及规划城际铁路场景下深莞惠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探讨基于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实现区域空间公平效率兼顾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深莞惠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有效促进可达性整体提升,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幅度远高于非沿线地区;2)深莞惠区域核心增长极地位持续增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大幅提升深圳的经济辐射能力,但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也不断加剧;3)深莞惠区域空间公平性格局在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影响下呈现中西部高、两翼低的特征,东莞西部沿海地区及惠州东北部地区获益较少;4)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促使深莞惠区域形成更为均衡的经济联系格局,临深地区空间公平性改善幅度较大。深莞惠区域在提升交通网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兼顾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推动深莞惠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66.
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关于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了科技创新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2007—2017年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和三省一市的创新效率总体均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对于城市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分异程度有所减弱,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逐渐减小,科技创新活动趋于均衡。但是空间自相关性不稳定,存在部分地区的跃迁和正向或者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每百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互联网使用率、客运总量等因素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对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过本文研究,探明了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曼奎斯特)指数对上海市星级饭店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分析2000~2009年上海市星级饭店的效率演化过程,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上,上海市星级饭店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快,技术进步对其贡献大,但呈现波动性,先进的技术有待充分发挥;(2)高星级饭店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原因是得到先进跨国饭店集团的支持,但易受突发事件影响;(3)中低星级饭店与高星级饭店存在较大距离,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技术应用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68.
从非期望产出角度运用SBM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2001-2010年的环境效率静态水平,通过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对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在考虑环境变量之后,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上中游省份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下游省份更为敏感;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静态水平均相对较低,上中游省份较下游省份更甚.(2)环境效率水平有向好发展的态势,其值的改善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经济、制度和地区等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果各有不同,这些因素对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69.
文章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邮政电信业务量作为投入变量,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分析了2009年中国经济效率的静态空间格局。发现纯技术效率要好于技术效率。在规模报酬不变状态下的技术效率(TEcrs)方面,DEA 有效的省份只有16个;在规模报酬变动状态下的纯技术效率(TEvrs)方面,DEA 有效的省份有18个;从规模效率(SE)上看,DEA 有效的省份也是18个。从中国内陆31个省份的平均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的情况上看,全国层面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存在差异。文章对各个省份资本、劳动力、土地、外商投资、信息化等存在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的情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各省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都市圈是具有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其内部产业效率状态是城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基础。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内六市四县以及巢湖市市区的产业效率进行分析和空间刻画,结果表明:南京都市圈内产业效率的市域差异,呈现由“中心式结构”向“双核式结构”的过渡趋势,整体产业效率走向相对均衡发展,其中产业效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状态;南京都市圈整体产业效率演化状态趋于增长,其中第二产业的产业效率演化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南京都市圈内的产业效率与其经济实力存在强正相关,经济实力时空格局与南京都市圈产业效率演变的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