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752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81.
江苏省能源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媛  郝丽莎  杨足膺 《地理学报》2010,65(8):919-928
提高能源效率是江苏省突破能源困局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在全要素生产力分析框架下,测度2007 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3 类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根据3 类能源效率的关联关系划分能源效率的地域类型;进而采用变异系数(CV)、单位GDP能耗和大中型 企业集中指数(CI) 等指标,结合各地级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江苏省能源效率地域分异成因;最后,根据DEA模型的投入产出优化目标值(Targets),探讨提高各地级市能源效率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 江苏省能源效率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东西分化的分布特征,并存 在轻工业型和重工业型两大“DEA有效”极核;② 能源规模效率是制约江苏省能源综合效率的主要方面;③ 单位GDP能耗可以集中反映区域能源技术效率水平,大中型企业集中指数可以集中反映区域能源规模效率水平;④ 高耗能产业比重高的区域其能源技术效率相对较低, 居于经济区过渡地带或边缘区位的区域其能源规模效率相对较低;⑤ 全省普遍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可通过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结构高级化、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及提高产业集中程度等途径来提高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82.
江虎成 《地理教学》2010,(20):54-55
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题的准确、独特的见解、清晰的解题思路,往往会博得师生的满堂彩。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错误,却在不经意之间被我们忽视甚至遗忘。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去正视错误,并把它巧妙应用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83.
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郝丽  杨文  吴统文  赵剑琦  石广玉 《中国沙漠》2010,30(6):1477-1482
在采用OPAC折射指数资料库和对数分布的基础上,利用MIE散射理论和一个简单的概念模型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的辐射特性及全球直接辐射强迫值,分析了单相系沙尘气溶胶的消光、散射、吸收效率因子与粒径的关系,讨论了多相系沙尘气溶胶的光学参数随波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消光效率因子和散射效率因子随粒径增大而衰减振荡,随波长增大振荡特性逐渐消失。消光系数对众数半径的变化很敏感,单次散射反照率和非对称因子对众数半径的变化不敏感。沙尘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受气溶胶的单次散射反照率影响很大,随着众数半径的增大,沙尘气溶胶的负的直接辐射强迫值在减小,正辐射强迫值在增大。  相似文献   
984.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效应测度及空间驱动类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孙才志  谢巍  邹玮 《地理科学》2011,31(10):1213-1220
综合考虑产业用水效率、产业用水结构、经济水平、水资源禀赋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个因素对中国用水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1997~2008年中国用水效率变化进行分解分析,计算各驱动效应因素的相对贡献率,测度它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产业用水效率效应和经济水平效应是影响中国用水效率变化的最显著因素。通过计算各驱动效应的绝对贡献率,采用最小方差法将中国31个行政区(港澳台除外)确定为4种空间驱动类型,进而分析用水效率变化驱动效应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中国用水效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5.
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方创琳  关兴良 《地理学报》2011,66(8):1011-1022
中国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城市群高密度的聚集导致高强度的相互作用,在拉动城市群高速度成长的同时,造成了高风险的生态环境威胁。如何客观评价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构建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采用CRS 模型、VRS 模型和Bootstrap-DEA 方法,综合测算了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总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2002 年、2007 年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为0.853 和0.820,分别达到最优水平的85%和82%,平均综合效率下降了0.033;基于Bootstrap-DEA 纠偏后的中国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更低,但更可靠有效;城市群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表现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区域空间格局,呈现出与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似的特征;2002-2007 年中国城市群规模效率指数微弱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综合效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纯技术效率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该研究旨在为评估我国城市群高密度集聚的效果提供定量的测算依据,进而为提高中国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空间集聚效率奠定科学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986.
林鑫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6):2066-2079
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是地下核试验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内地震台站观测记录,利用Pn,Pg,Sn和Lg波波形,计算水平分量的尾波振幅包络,调查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3日和2016年1月6日四次朝鲜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以牡丹江(MDJ)台站记录为例,对两个水平分量波形进行带通滤波,计算平均波形的振幅包络.最终得到区域地震台站水平分量振幅包络,振幅稳定,包络振幅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区域震相的位置.区域震相的时间域振幅包络由震源谱函数、传播效应、台基响应和传递函数及尾波形状函数构成.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拟合水平分量记录的波形包络,可以获得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的估计.结果表明,朝鲜四次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以时间为序从0.6±0.2kt到3.0±1.5kt,增加至10.0±2.0kt,再降到8.0±2.0kt.2006年核爆的埋藏深度较浅,为150±100m,2009年朝鲜核试验的埋藏深度为350±100m,2013年和2016年朝鲜核试验的深度非常一致,均为500±200m.这些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使用单一地震台站时间域水平分量尾波振幅包络是可能同时约束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的.  相似文献   
987.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理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将孔隙度演化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分别建立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从埋藏初始至现今的孔隙度随埋藏深度和地史时间变化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分段函数。机械压实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以埋深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和胶结作用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次生增孔是由于地层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发生在70℃~110℃的温度窗口内,因此溶蚀阶段为孔隙度增大模型,是对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复合函数;溶蚀阶段结束后,地层孔隙度处于压实和保持阶段,该阶段为孔隙度减小模型,是对埋深、埋藏时间及增孔量的叠加复合函数。最后进行实例验证,发现在研究区建立的砂岩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符合地质实际,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区任一地层孔隙度计算,为孔隙度预测提供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88.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养浮游细菌对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降解消耗是海洋食物网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主要途径,如在寡营养生态系统中浮游细菌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贡献是最大的[1]。1983年Azam等[2]科学家提出了微食物环的概  相似文献   
989.
河口滨海湿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速率高,伴随河流泥沙颗粒物进入海洋的有机质主要埋藏在河口及临近海区.通过对河口滨海湿地碳埋藏能力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河口滨海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有效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青岛胶州湾大沽河口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估算研究区自然湿地全新世碳埋藏能力.通过对3根岩心共计117个样品的粒度、有机碳/氮测试分析和统计,结合210Pb、137CS测年结果计算得出,研究区陆域沼泽湿地环境总碳沉积通量为102 gC/m2/a,其中有机碳沉积通量为84.8 gC/m2/a;滩涂湿地环境总碳沉积通量为93.5 gC/m2/a,其中有机碳沉积通量为69.9 gC/m2/a.估算现代大沽河口31 km2自然湿地范围内,平均年总碳埋藏量为2.96 GgC,有机碳埋藏量为2.27 GgC.根据研究区历史调查资料统计,大沽河口三角洲全新世沉积地层厚度为3~10 m,按平均厚度6 m估算,全新世以来河口湿地总碳埋藏量为66 GgC/km2,有机碳埋藏总量约为51 GgC/km2.  相似文献   
990.
鄂尔多斯市铁西分局核实2007年以来已批未供未用土地情况,认真梳理建设用地的审批、实施方案审核、征地拆迁和供应利用情况,将以系统数据为准进行汇总分析,适时向全国公开通报,作为土地计划下达和用地审批的依据。该分局严格执行用地政策,促进批而未用土地的有效利用。报国务院批准的2007、2008年度城市新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