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268篇
地球物理   1538篇
地质学   1197篇
海洋学   49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干旱区地理》2021,44(4):1153-1163
中国沙漠地区广泛分布于西北荒漠地带,其旅游产品远离东部客源中心城市,因而来访游客多依赖民航运输。基于2009—2019年沙漠地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以及民航旅客运输的相关指标,借助空间邻近度、缓冲区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模型)对中国沙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的时空发展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中国沙漠地区旅游资源主要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线分布,在中北及西北部地区较为密集。(2)民航机场覆盖45个沙漠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好的比例为86.7%,仅6个沙漠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差,两者间缓冲距离多数处于中距缓冲区,其中短距和中短距缓冲区所占比例为73.3%,说明两者的空间邻近度高,即沙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互依赖性。(3)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沙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短期内沙漠地区旅游业对民航客运表现为正负作用交互态势,长期将起到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而民航客运可通过增加通航城市数量有效扩大客源市场,达到促进沙漠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西北诸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地理》2021,44(5):1471-1482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揭示了1990—2018年西北诸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分析了西北诸2.65%,土地利用变化剧烈。2000年后城乡建设用地年平均单一动态度为4.16%,增长速度最快。草地主要向沙地、耕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转出,流域荒漠区沙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之间转换稳定。(2)西北诸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状态层权重最高,为0.4985,由指标权重排序可知,经济社会发展、湿地面积和人口增长是影响西北诸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3)1990—2018年西北诸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递增趋势,1990—2014年基本处于不安全级,2015年后转变为较不安全级,西北诸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本研究为西北诸河流域土地利用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自然流域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性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青岛市黄岛区和即墨区10个村庄共213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从秸秆还田、农家肥还田以及可降解农膜和绿色农药使用等方面考察农户对不同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响应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响应的影响因素确有差异。其中,施用绿色农药由农户资金情况主导,秸秆还田受种植结构和政策宣传影响较大,农家肥还田对土地规模要求较高,可降解农膜使用受种植结构影响较大。(2)户主和家庭特征对农户响应行为影响显著。(3)宣传与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户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尤其是农户参与秸秆还田方面。针对结论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与支持、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建立专项金融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媒体报道的国家间合作事件大数据,构建国内区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响应指数模型、合作流量模型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国内区域主动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空间异质性,定量刻画合作流量(空间交互)的格局特征,并剖析响应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10—2019年响应指数变化呈现出普遍较快增长的态势。省域单元响应指数的空间差异较小,而市域单元响应指数的空间差异大,反映出明显的大尺度均衡化、小尺度集聚化的尺度效应。②国内区域与沿线国家的首位合作流量呈现地理临近性特征,东部沿海省份与东南亚、西亚及中东合作联系密切,而边境省份则具有较明显的边境贸易特征。合作流量网络的区位依赖特性突出,流量网络结构不断复杂,小流量流线始终占据多数,大流量、长距离流线数量逐年增加,辐射范围显著扩大。③经济规模、对外投资水平、开放程度以及陆路交通可达性,对国内区域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国家政策的区域效应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995.
抗震救灾中航空摄影测量的应急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震救灾行动中,航空摄影测量可提供高分辨的正射影像图、精确的DEM和三维景观图等测绘产品,并能提供各种直观、精确的可视化量测工具,帮助救援队伍及时制定出有效的救援计划并进行合理的人员调度.但在应急响应中,航空摄影必须沿着主要道路、河流、桥梁等重要交通干线进行,甚至在城市上空还需进行盘旋飞行,以获取居民区更多的地面信息.因此,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对这种"非常规"海量航空摄影数据进行处理,及时生成各类测绘产品,成为抗震救灾中航空摄影测量应急响应的关键.结合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系统对震区海量"非常规"航空影像快速处理的流程,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鲍颖  兰健  王毅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0):1027-1036
基于NOAA OISST.V2月平均SST资料和FSU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对南海的SST和风场异常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海对1997/1998年El Nio事件响应最为强烈,并在1997/1998年冬季和次年的夏季SST存在2个异常高峰值,风速存在2个异常减小的极值。为研究南海环流在1997/1998年的异常变化,利用ECOM水动力模型计算了1995—2000年的南海环流场,分析了1998年1月和8月南海水位和环流的异常分布,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异常:①1月,整个南海海盆为正的水位异常,流场为反气旋异常环流,冬季控制整个南海海盆的气旋式环流减弱;②8月,南海海盆水位为正异常,特别是越南东部海区出现较强的正水位异常,南海南部的高水位中心扩大北移;异常流场表现为南部为气旋式异常环流,北部为反气旋的异常环流,且在越南东部海区形成非常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中心,使得控制南海南部的反气旋环流和北部的气旋环流均减弱。风应力的分析表明,风应力旋度的异常变化是南海环流年际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根据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对地震数据进行模拟是从勘探到生产的周期内决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对于在储层内的动力过程和地震地质的模型表述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如何从这些模型得到地震数据的精确模拟仍面临很多挑战。通常是在地球模型范围内根据物性用一维褶积方法来模拟地震数据。然而这个过程一般不考虑地震勘探布局和盖层对地震信号的影响。我们审视了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制约三维地球模型的有效性,并考虑了为什么需要把盖层和地震勘探布局对三维覆盖和分辨率的影响加进模拟过程之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把建立物性模型和一种新的地震模拟技术结合起来,给出一个工作流程;利用这个流程,勘探工作者可以很快模拟出三维的PSDM数据,这些数据加进了盖层和地震勘探布局对覆盖及分辨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从远离挪威海岸的一个油田得到的数据,在考虑覆盖和分辨率效应的地震数据模拟之前,对岩石物性做了一些扰动,然后进行地震数据模拟,以此来说明如何可以用这种方法提高三维地球模型的精确性和增进我们对储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8.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其自带的APDL语言进行三维框架结构建模,对一18层框架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计算分析,包括模态分析,时程分析,以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随地震波的内力响应情况等。  相似文献   
999.
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及野外调查成果,分析研究区内矿区分布、开发和环境变换间的响应关系.利用不同时相及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提取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GIS空间技术对矿区的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建立了1975-2004年间矿区环境变化定量分析模型.针对矿山开发对植被的影响,分析了30年间矿山环境下植被生长状况,探讨了研究区矿产开发对自然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机制及危害.应用空间(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绘制了矿产开发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分布范围等专题图,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三要素的张家界旅游城镇化响应测度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麻学锋  刘玉林 《地理科学》2018,38(8):1346-1356
在分析城镇化对旅游业成长响应与机理基础上,从人口、产业和就业3个要素入手,重构“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构建响应测度模型,将旅游城镇化响应划分为4个阶段,利用张家界1989~2015年统计数据,剖析旅游城镇化的总体特征、阶段性特征以及空间特征,并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自张家界建市以来,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 张家界两个市辖区的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有所差异,总的来说两者的响应强度都处于增长态势,但武陵源的响应强度大于永定区,而永定区的增长速度快于武陵源区。 从静态看,旅游城镇化响应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交通通达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区域投资强度;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交通通达度与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正相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旅游城镇化响应系数呈现负相关。 从动态看,各因素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排序为:旅游产业集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人均年末通车里程>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