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29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346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34篇
自然地理   8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全球自然灾害现象普遍增多的背景下,城市化区域内自然灾害的数量也在增加。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俄岁斯的许多城市遭到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本文研究探讨自然风险存在条件下城市建设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所必须依赖的矿产资源的支撑度却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多数限定在500m以浅,矿山资源储量有限。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促进矿产勘查向深部拓展,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开展深部地质找矿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99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所必须依赖的矿产资源的支撑度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多数限定在500米以浅,矿山资源储量有限。同时,已经开采的矿山也有很多已经进入了服务晚期,后备储量大幅度减少,新发现矿山增长不够快,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文章旨在通过理念性的探讨,试就“中国在日益深入地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议题激发大家的讨论。文章论述了当代城市化理论现状、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以及中国21世纪面临的发展挑战,认为:1)中国应注重基于本土发展经验的理论知识构建,以指导自身的城市化道路。特别地,中国需要平衡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和部署生态资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以部署生态资本为重心的“软规划”在未来规划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此需要进行体制改革、机构重组以及加强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之间的合作;3)扩展型都市区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宜居的和有经济活力的体制性框架,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深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5.
进入人类纪尤其是近数十年来,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愈来愈突出,愈来愈强烈,许多新的问题用传统水文学理论难以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因此,作为两个关注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学分支学科,社会水文学和城市水文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水互动关系的增强,水文系统和人类系统逐渐演变为一个耦合系统,为研究其互馈关系和协同演化过程,社会水文学应运而生。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相互影响最剧烈的部分之一,城市区域水循环问题日趋复杂,由此诞生了城市水文学。这两个学科的研究,对水资源和与其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管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增强城市水安全和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两个学科的发展规律,总结了研究特点。分析了两个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社会水文学对社会因子的研究、典型流域的案例研究、不同案例的对比研究、模型模拟研究;以及城市水文学中城市化对降水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的研究。本文探讨了两个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如社会水文学中的本构关系研究、比较社会水文学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等;城市水文学中的城市化对水文过程影响机理及模拟研究、城市暴雨洪水监测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城市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996.
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雷  许有鹏  徐羽  袁甲  项捷  徐兴  徐勇 《地理学报》2018,73(1):104-114
为了揭示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基于1:50000地形图和30 m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格网化河网密度、支流发育系数和分形维数等水系指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苏州市河流水系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城市化水平与河网密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 苏州市河流长度衰减了10.55%,其中干流长度增加了3.24%,一级支流与二级支流的长度分别减少了18.87%和11.76%;河网密度在空间上以减小为主,其中干流河网密度在空间上以增加为主,支流河网密度在空间上以减少为主。② 支流发育系数由3.36下降至2.78,水系结构趋于主干化;水系分形维数由1.70下降至1.63,水系形态趋于简单化。③ 土地城市化率高于40%时,河流水系衰减趋于明显,且土地城市化水平越高,河流减少的越多。为满足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等级河流对土地城市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一级河流总体上有所增加;土地城市化率小于40%时,部分二级河流被侵占以增加耕地面积,并新开挖了许多三级河流以提高农田排涝与灌溉能力;土地城市化率大于40%时,大量支流被填埋并转换为建设用地,而且等级越低的河流衰减的越严重。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快速城市化对短时间尺度降水时空特征影响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秀迪  张强  孙鹏 《地理学报》2018,73(11):2086-2104
快速城市化对区域降水过程的影响已成为人类活动对不同时空尺度水循环影响研究的热点。基于北京全区2011-2015年20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利用Circular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在揭示北京市降水总体特征基础上,进一步从日、场次、小时等多种精细化时间尺度来探究北京市不同类型降水特征。研究表明:① 场次暴雨平均降水量、场次降雨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高值中心主要位于北京城区,与郊区降水过程相比,城区总体降水过程历时较长、雨量较大。城市雨岛效应可能是上述降水指标在城区具有高值中心的原因之一。② 北京全区降水日分布不均,不同区域降水类型有较大差异。北京市的暴雨雨型主要以午后型为主,占总雨型的47.53%。山区总体及北部近郊、远郊区、南部近郊分别以午后型、正午型、夜晚型降水为主。而城区的暴雨类型显示出主城区的东西两侧有较大的差异,西侧受山谷风环流及热岛环流影响类型较为复杂,东侧以傍晚型为主。③ 场次暴雨的降水峰值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19:00,且城区降水峰值发生时间较郊区降水峰值发生时间推迟。海拔的升高会使日降水峰值的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增大。④ 极端降水量指标及持续干燥、湿润指标均在城区显示出高值区,极端降水频率指标高值区位于城区下风向。城市化可能通过人口膨胀、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等方式间接提高极端降水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8.
城市化对近地层风速概率分布及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息  吴文倩  王彬滨 《气象学报》2016,74(4):623-632
通过地面风速Weibull概率分布参数的阶段变化来描述城市化对地面风速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城市化进程导致其尺度参数c缩小,位置参数r增大的趋势效应的结论。将北京等8个城市1982—2005年地面天气资料定时数据按时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分别拟合分布曲线的参数,对比前、后两个时段的拟合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即随城市的发展,各城市风参数c不同程度地缩小,r不同程度地增大,同时概率密度曲线的峰值均增大;不同城市的风速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变化特征有所不同,根据前、后时段概率密度曲线变化的特征,8个城市风速概率分布变化大致可分为A、B两种类型,两者的主要差异是A型变化特征为在曲线两端(大风和静风)的概率都减少,曲线分布更加集中;B型则是大风概率减少而静风的概率则增大,曲线向左移动;A型变化城市的r参数平均增大46.3%,明显大于B型城市的15.7%。初步资料分析还表明,风参数c和r变化幅度与城市化扩张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城市化对珠三角地区气温及日较差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珠三角地区27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近50年(1963—2012年)的实际观测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季节及日较差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影响。分析表明:近50年珠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日较差除从化、增城、珠海和上川岛呈现弱的正趋势外,其余地区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化对广州、佛山、惠州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均为正值,对日较差的贡献率均为负值,日较差的减小是由城市化造成的,就季节变化而言,城市化影响以秋季最大。改革开放后(1979—2012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强增温区域比近50年范围扩大、强度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明显,日较差的正值区域比近50年范围扩大、强度增加,主要出现在珠三角北部一带,高值中心达到0.25℃·(10 a)~(-1)。就城市化而言,广州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城市化影响比近50年都有所降低,而佛山、惠州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城市化影响均增大。  相似文献   
1000.
1980~2013年安徽霾天气变化趋势及可能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0~2013年安徽省霾日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霾天气年均发生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较大。不同年代,霾高发区的位置不同: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5.5 d,沿江到江淮之间有零星的高发区;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8.5 d,高发区在沿江中西部的望江和池州、省会合肥、淮北北部的萧县和灵璧;2000年代,平均发生日数为8.7 d,有3个高发区,分别是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之间中部、沿淮中部地区和沿江中东部地区。(2)按地理位置把安徽省分为6个子区,不同子区年霾日数的变化趋势不同:皖南山区变化较平缓,沿淮地区2000年后上升明显,淮北北部和沿江有先升后降的趋势。(3)地级市平均霾日数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县城霾日数上升速度缓慢,且在2008年之后有下降趋势。(4)城市化和汽车拥有量激增导致氮氧化物排放量快速增多,可能是2000年之后地级市霾日数显著增多的主要因子,而县城霾日数变化的驱动因子可能是气候变化原因,如东亚季风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