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900篇
海洋学   13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的物质成分及构造演化规律的认识 ,涉及到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羌塘盆地的形成发展及高原的隆升过程。对羌塘中央隆起区构造演化在认识上目前有较大分歧 ,主要有两种观点 :1)认为扎布 (察布 )—查桑地区发育裂谷 ,没有发育成特提斯洋盆 ;2 )龙木错—双湖 (—澜沧江 )古特提斯缝合带 ,代表古特提斯洋的闭合遗迹之一。基于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成分及属性 ,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将羌塘中央隆起中泥盆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历史划分了六个阶段 ,即D2 —C11初始裂谷阶段 ;C21—C2 裂谷阶段 ;P1海底扩张—大洋化阶段 ;P2 —T2 板块汇聚—消减阶段 ;T3 —J1板块碰撞阶段 ;J2 —K1碰撞—整体抬升阶段。羌塘中央隆起构造演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72.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高产油气井、大型油气田的极好储集体。生物礁与礁硅岩套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石、矿物、生物组合均有很多相似之处。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矿床—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有一个共同的地质背景:均是拉张的裂谷环境,盆地基底破裂,深部物质(包括上地幔物质)大量涌入盆地,这种深部流体一方面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另一方面,富含CO_2,CO,H_2,CH_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油气田。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不仅仅存在空间联系,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3.
南黄海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的展开,勘探深层海相油气成为必然趋势。借鉴下扬子地台海相油气勘探学术研究基础,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由古生界组成、经历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构造”,以及与古构造相关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裂隙(裂缝)储集系统,认为它们与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沉积序列、烃源岩及油气成藏规律具有可比性,因而具备形成油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南黄海盆地南部的勿南沙隆起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古构造单元,是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油气藏有利地区,可作为近中期勘探战略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74.
沙埕港台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先  陈新加 《水文》2001,21(Z1):60-61
以沙埕港历史台风暴潮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影响增水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该港台风与增水特征的时应关系,初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75.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总被引:170,自引:8,他引:170  
黄河上游地貌和新生代地层研究表明,30~3.4Ma是一个构造长期稳定、气候炎热和红色盆地广泛发育的时期,形成分布很广的夷平面,即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上有风化壳及古岩溶残留。3.4Ma开始,青藏高原整体抬升,主夷平面被分割、解体,盆地中红色碎屑建造强烈变形,开始以扇砾岩为主的内陆磨拉石沉积。其后,在2.5Ma和1.7~1.66Ma相继发生强烈隆升,青藏高原地貌总轮廓形成,黄河现代水系格局出现,总称之为青藏运动(A,B,C三幕)。随后,黄河及其支流发育一系列阶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及黄河溯源侵蚀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6.
黑龙江省位于天山 ̄兴蒙地槽系的东部,中生代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由隆起区和内陆凹陷组成的三个大的北北东向构造带。依据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点与聚煤盆地分布规律,可将我省中新生代聚煤盆地划为四个聚煤坳(断)陷区。根据区内聚煤盆地群分布规律及其各坳(断)陷内煤系岩性,岩相特点,在聚煤坳(断)陷区内研究“赋煤”(次级)构造是在我省今后开展找煤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7.
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的Love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曲线坐标的方法研究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的Love波频散问题。文中用曲线坐标描述地形并给出了满足界面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在不同层次中的解答,从而给出了Love波的频散方程和曲线。在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Love波的频散不但与频率有关,而且受局部地形形状的影响。作为算例,本文给出了局部隆起或凹陷地形中Love波的频散曲线,并与经典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8.
塔里木盆地北缘大地热流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8年,在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库车一轮台地区进行了热流测量,取得了西北地区的首批热流值。研究区在地质上属雅克拉一轮台基岩隆起带,巨厚的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不整合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基岩之上。西段雅克拉地区在深约5400m 的不整面之下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覆厚仅数十米的侏罗系及厚约5300m 以上的下白垩统一第四系,在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之间有一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的隆起,沙漠和黄土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大幅度的隆起,地质历史由第三纪进入第四纪。西域组(或玉门组)底的不整合面应代表我国第四系的下限,约3.00Ma B.P.。随青藏高原的抬升,气候日趋干燥,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黄土是由北部戈壁、沙漠中细粒物质被风吹至南部,后经季雨冲洗堆积在盆地中形成的。青藏高原上不存在第四纪大冰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隆起关系密切,西瓦古猿在向北迁移中灭绝,其旁枝在高原东部形成真正的人属,然后再向北、东迁移,最终演化为智人。  相似文献   
80.
朱立平 《地理研究》1992,11(4):57-67
采用粒度分析、岩石岩性分析、砾石统计等方法,本文认为新疆叶城地区第四纪粗砂砾层为冲积-洪积类型。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呈带状变化规律。沉积物分布受昆仑山强烈隆起的控制,反映了昆仑山隆起的时代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