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7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通过野外对三座庙序列侵入岩的岩体平面与剖面形态、岩体的内部构造、岩石与围岩的构造型式、接触带的度形特征等宏观地质特征的研究,推测岩体侵入位机制为强力挤入方式定位,即气球膨张式。笔者运用岩石的有限应变测量原理和方法,结合岩组分析及流变学、现代变形理论,对三座庙序列的侵入岩岩石做了有限应变测量和岩组分析工作,所得定量资料为确定岩体的浸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种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即:算术平均法、长短轴法、Rf/φ曲线法的富林指数k值均在0相似文献   
172.
Widespread in West Qinling ar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which cover 85% of the total area and involve five geological periods: (1) Caledonian (457---408 m.y.), (2)Variscan (367--278m.y.), (3) Indosinian (231--190m.y.), (4) Yenshanian (186--107m.y.), and (5) Himalayan, with Indosinian and Yenshanian granitic rocks being dominant. The bulk petr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intermediateacid rocks is: SiO2 64.91,TiO2 0.5, Fe2O5 1.19, FeO 3.07, Mn 0.08, MgO 2.38, CaO 3.52, Na2O 3.40, K2O 3.38 and P2O5 0.16, similar to that of granodiorite in China. According to M. A. Peacock‘s classlfication, the intermediate-acid rocks in this region, for the most part, belong to the calci-alkalic series and only a part of them (e.g. Yenshanian) to the alkali-lime series. As for these rocks, two genetic types can be distinguished: remelting-metasomatic granitic rocks (Rb/Sr 0.73---4.2, K/Rb 104--207, K/St 146---463;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including W, Sn, Ta, Pb, Zn, U, Th, Zr, Y, Yb, Nb, La, Rb, etc. ) and upper mantle remelting-magmatic granitic rocks consisting mainly of granodiorite and quartz diorite (Rb/Sr 0.05--0.6, K/Rb 200--726 (the maximum 1000.7), K/St 10--120 (the maximum 152); Cu, As, Mo, Fe, Cr, Ni, Co, Mn, Ti, etc. as the major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3.
钙碱性岩类实验岩石学、热力学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与钙碱性岩类有着密切时空关系的矿床之成矿机理的大量研究成果均揭示出,钙碱性岩浆在由深部侵位到地壳浅部的成岩过程中能够分异出岩浆流体.近30年来,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钙碱性岩类岩石成因和岩浆岩与成矿关系的理论,也推动了在钙碱性岩浆岩中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4.
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主要侵入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思宏 《地质学报》2009,83(7):1011-1029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与大别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本文对产于该区的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锆石SHRIMP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共对8件样品开展了SHRIMP测年,其中产于破山银矿区的云斜煌岩获得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为461.8 ± 9.7 Ma,MSWD=1.10,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在桃园岩体及其南部混染带内产出的变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共获得了6组年龄数据,分别是431.7 ± 8.3 Ma (MSWD=0.76)、432.3 ± 7.5Ma (MSWD=0.45)、470.3 ± 8.3Ma(MSWD=1.3)、431.5 ± 8.2 Ma(MSWD=1.6)、433 ± 11 Ma(MSWD=1.8)和426.7 ± 9.1 Ma(MSWD=1.6),说明桃园岩体是加里东晚期岩浆侵位产物。梁湾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132.5 ± 2.3Ma (MSWD=1.5)和137.0 ± 3.4Ma (MSWD=1.9),为燕山中期。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明,围山城地区主要侵入岩的岩浆活动集中在三个时期,分别是460-470Ma,430Ma和135Ma。侵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相比,燕山中期花岗岩明显富K、Nb和Rb贫Na和Y。Pb-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明显富含放射性成因Pb,其206Pb/204Pb值为19.342~19.712,平均值19.512,(87Sr/86Sr)i值较低,变化于0.70211~0.704899,εNd (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3.55~+7.53,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深,可能来自亏损地幔;而燕山中期花岗岩的放射性成因Pb含量低,206Pb/204Pb值为17.278~17.492,平均值17.370, (87Sr/86Sr)i值相对较高,为0.707004~0.716968,εNd (t)值均为较大负值,变化范围为-16.95~-9.76,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浅,可能来自下地壳。围山城地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与燕山中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与它们形成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环境,而燕山中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后的岩石圈减薄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5.
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侵入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与大别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本文对产于该区的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锆石SHRIMP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共对8件样品开展了SHRIMP测年,其中产于破山银矿区的云斜煌岩获得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为461.8 ± 9.7 Ma,MSWD=1.10,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在桃园岩体及其南部混染带内产出的变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共获得了6组年龄数据,分别是431.7 ± 8.3 Ma (MSWD=0.76)、432.3 ± 7.5Ma (MSWD=0.45)、470.3 ± 8.3Ma(MSWD=1.3)、431.5 ± 8.2 Ma(MSWD=1.6)、433 ± 11 Ma(MSWD=1.8)和426.7 ± 9.1 Ma(MSWD=1.6),说明桃园岩体是加里东晚期岩浆侵位产物.梁湾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132.5 ± 2.3Ma (MSWD=1.5)和137.0 ± 3.4Ma (MSWD=1.9),为燕山中期.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明,围山城地区主要侵入岩的岩浆活动集中在三个时期,分别是460~470Ma,430Ma和135Ma.侵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相比,燕山中期花岗岩明显富K、Nb和Rb贫Na和Y.Pb-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明显富含放射性成因Pb,其206Pb/204Pb值为19.342~19.712,平均值19.512,(87Sr/86Sr)i值较低,变化于0.70211~0.704899,εNd (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3.55~+7.53,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深,可能来自亏损地幔;而燕山中期花岗岩的放射性成因Pb含量低,206Pb/204Pb值为17.278~17.492,平均值17.370, (87Sr/86Sr)i值相对较高,为0.707004~0.716968,εNd(t)值均为较大负值,变化范围为-16.95~-9.76,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浅,可能来自下地壳.围山城地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与燕山中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与它们形成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环境,而燕山中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后的岩石圈减薄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6.
山东沂水杂岩由新太古代岩浆杂岩和中太古代的变质杂岩组成,其后者中的变基性岩石,特别是基性麻粒岩,常与紫苏花岗岩紧密伴生,而且多呈大小不等的包体或呈层状体产出。本文主要对变基性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根据岩石学特征,可将变基性岩分为三类: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含石榴子石角闪二辉斜长麻粒岩和含尖晶石—石榴子石的角闪二辉麻粒岩。它们原岩分别为安山质玄武岩、高铁镁质玄武岩和玄武质科马提岩(?)。三类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有一定差别:第一类含紫苏辉石斜长角闪岩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后二类麻粒岩相变质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近平坦型或轻稀土略为富集, K、Rb、Ba等元素也轻微富集,其他元素与MORB的比值接近于1。变基性岩中锆石定年结果显示有四组年龄值,其中2719Ma和2560~2607Ma分别代表早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年龄下限和上限;2509~2522Ma代表另一期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发生在沂水岩浆杂岩侵入之后;2485Ma和2497Ma代表与流体作用有关的变质作用和新生锆石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177.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4,21(3):152-155
从1:20万布格重力异常分离出来的剩余重力异常和水平梯度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威宁地区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揭示该区深部存在8条断裂,火山机构1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1个。  相似文献   
178.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HFSE和REE具有明显的A(太古宙)-P(元古宙)界限变化. 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HFSE与TiO2相关性较弱, Nb/Ta比值高(18.8±1.2), 可能形成于正常橄榄岩在石榴石稳定域内的部分熔融作用. 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的HFSE含量明显高于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 且HFSE含量与TiO2高度正相关, Nb和Ta发生分异(平均Nb/Ta=15.6±2.9). 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显著增高的HFSE和REE含量及其与TiO2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指示其地幔源区发生了富Ti矿物参与的交代富集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HFSE所表现的A-P界限具有全球性. 全球2.5Ga以前的基性火山岩总体具有高于或接近于原始地幔的Nb/Ta比值(17.8±1.9), 而元古宙基性火山岩的Nb/Ta比值仅为14.7±4.1, 与大陆总地壳估值(11~17.5)接近. 因此, Nb/Ta在亏损地幔和大陆地壳中的非补偿特征应主要形成于后太古宙. 太古宙基性火山岩可能是平衡后太古宙大陆地壳和亏损地幔低Nb/Ta比值的地球化学储库之一.  相似文献   
179.
本文研究的达茂旗黄合少、察哈尔右后旗古城和河北尚义县八道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燕山北麓,索伦缝合带以南,沿近东西方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岩、二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SiO2含量59. 08%~66. 52%, Al2O3= 15. 34%~21. 67%,A/CNK<1。属于准铝质中性岩范畴。全碱含量(Na2O+K2O)均在8%以上,在岩石的碱度率AR—SiO2图解上大多数样品落入碱性与过碱性区域,里特曼指数σ值从3. 73~10. 83均位于碱性或过碱性系列,属于碱性岩。岩体的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和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Ti、P、Nb和Ta等为特征。岩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并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比较明显的特征。除极个别样品外,岩石具有Eu负异常(δEu= 0. 35~0. 91)。通过对察哈尔右后旗古城正长岩体和河北尚义县八道沟富碱侵入岩体的高精度测年研究,获得其SHRIMP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413. 2±3. 3~415. 0±5. 9 Ma和366. 8±5. 2~372. 3±4. 7 Ma,表明其均为古生代泥盆纪富碱侵入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前人关于阴山—燕山北麓其它富碱侵入岩体(内蒙古固阳东高家村碱性正长岩体、黄合少碱性正长岩和冀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 )的研究成果,推断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燕山北麓一带,可能存在一条东西方向展布的晚古生代泥盆纪富碱侵入岩带。根据该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Ta/Yb—Th/Yb与Zr/Nb—Zr/Nb—Y/Nb判别图推测其岩浆物质来源可能与富集地幔有关,按照成岩温压环境指示,其形成深度位置约为下地壳,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明显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依据前人关于碱性岩特征的研究,结合本文研究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及Rb—Nb+Y构造判别图解指示,推测岩体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可能与古生代志留纪末兴蒙造山带南部发育的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发生弧—陆碰撞后的伸展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180.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广泛发育晚中生代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中酸性闪长质侵入岩体,且其与成矿关系密切。关于铜陵矿集区侵入岩的成因,前人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有一定争议。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区内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体和新屋里、胡村花岗闪长岩体开展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原位Hf-O同位素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特征相似,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也基本一致,均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石英闪长岩ISr值为0.707 2~0.709 0,εNd(t)值为-13.0~-8.3,锆石εHf(t)值为-23.5~-8.7,δ18O值为6.5‰~7.4‰;花岗闪长岩ISr值0.707 7~0.709 8,εNd(t)值为-13.6~-8.5,锆石εHf(t)值为-19.0~-7.4,δ18O值为6.7‰~8.1‰。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和锆石Hf-O同位素组成特征亦基本一致,指示它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本文认为,铜陵矿集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与壳源埃达克质岩浆混合并上升侵位所形成,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并非起源于古太平洋俯冲洋壳或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而是新元古代华夏洋俯冲析出流体交代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所形成,壳源埃达克质岩浆为新元古代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新生地壳熔融而成。铜陵矿集区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诱因是大陆板内构造背景下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涌加热以及受古太平洋板块挤压和地壳加厚再转向拉张应力下的减压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