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6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81.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四拨子-六拨子钼铜矿位于燕辽成矿带东部,是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钼铜矿床。矿化多沿层面、裂隙充填、交代,呈脉状赋存于大红峪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白云岩夹层和高于庄组的白云岩内,地质特征表明成矿主要与硅化关系密切。文章对矿区6个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存在4期岩浆侵入活动:第一期为晚三叠世(211~206 Ma),形成六柱坪和三拨子西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为早侏罗世早期(196~190 Ma),形成老商家和五拨子花岗斑岩;第三期为早侏罗世晚期(177Ma),形成达子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第四期为晚侏罗世早期(160 Ma),形成七拨子粗中粒二长花岗岩。矿区辉钼矿的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194±1)Ma,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与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一致(196~190 Ma),表明钼铜成矿可能与花岗斑岩岩浆期后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82.
金强  马国政  万丛礼  王力 《岩石学报》2012,28(3):749-757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已发现油气的区域大多发现了侏罗纪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在三叠纪或侏罗纪达到生烃门限,但是缺乏成藏条件,油气没有得到保存。渐新世以来,煤系烃源岩得到深埋进入二次生烃演化阶段,并且形成了以煤成气为主、少量轻质油的油气聚集,该煤成气具有异丁烷/正丁烷、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高、乙烷碳同位素重等特点。作者以为在生烃过程中存在侵入岩与烃源岩的相互作用,并且利用热模拟实验的方法考察了煤岩在与侵入岩接触的条件下二次生烃过程,发现气态烃产率明显增加、并且气态烃组成与钻井产出的天然气相似,认为与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确实参与了煤系烃源岩的生烃作用,指出在评价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时应当考虑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983.
东昆中隆起带东段闪长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该闪长岩属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阿斯哈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44Ma左右,属印支早期。  相似文献   
984.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在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中基性火山岩,这一发现对解释有关大厂锡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报道了新发现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火山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显微镜下薄片鉴定显示该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类岩石,同上下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有纹层条带等典型的沉积构造特征,其产出层位的上下围岩含有大量竹节石等海相化石,应为海相喷发环境。矿化特征分析认为,矿石和层状火山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矿石对于层状火山岩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关系,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火山作用有关。推测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985.
云南香格里拉洛吉乡出露一套基性-超基性岩块,前人对其属性的认识有分歧.岩相学研究发现该岩块具有正堆积结晶和补堆积结晶的特点,岩石化学特征具有贫碱、高钙和低氧逸度的特征,其母岩浆为亚碱性系列,并且显示出堆晶层状岩系演化特征.对其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辉石种属为透辉石,晶体中类质同像替代现象普遍,阳离子取代特征显示出形成于高温低压的条件.温压计算结果表明透辉石形成平均温度为1 084℃,平均压力为0.15 GPa,结合岩石的成分和演化特征,认为该岩石形成于洋中脊,属洋壳组成的基性-超基性堆晶岩系,为甘孜-理塘延伸带的残余产物.  相似文献   
986.
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分布,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为进一步确定黄山—镜儿泉基性—超基性岩带的侵位时代、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对选自黄山岩体辉长岩相中单颗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研究,将其结果[(284.5±2.5)Ma]与黄山岩体和黄山—镜儿泉一带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中已有的定年成果进行了对比,并结合近年来该区研究成果,分析得到黄山辉长岩侵位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此时正值东天山后碰撞大规模岩浆侵位和成矿时期.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87.
《矿产与地质》2012,(3):187-187
新发现的铜矿床地处觉罗塔格构造带内,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北缘。该韧性剪切带内矿产丰富,并在黄山-镜尔泉-图拉尔根一带形成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铜镍成矿  相似文献   
988.
新疆福海县蒙库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序列主要侵位于中元古界苏普特岩群、震旦系富蕴群与上石炭统喀喇额尔齐斯组地层中,延伸不连续,呈单个岩体出露,出露面积均较小,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反映了区域构造对侵入体的的控制作用。岩体平面上呈平行舌状,岩体与围岩发生较强的交代作用,其边缘附近发育大量大小不一的围岩捕虏体,并见岩枝贯入围岩。文章就蒙库地区早二叠世侵入岩成因与成岩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9.
沙加岩体是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一个含铜镍硫化物的基性杂岩体,其岩体规模较小,岩相分带弱,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岩体中,苏长岩为主要赋矿岩相。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硫化物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体属钙碱性、铁质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硫化物187Os/188Os初始值为0.3469~0.4071,γOs为180~228,说明岩体遭受了显著的地壳混染作用,地壳物质加入比例大于30%。地壳混染可能在岩浆达到S饱和进而熔离出硫化物熔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0.
首编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地质图(1∶50万)及其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出露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0%左右,不同时代的侵入岩是重塑造山带演化历史的窗口。报道了新编绘的《大别造山带及邻区侵入岩地质图(1∶50万)》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该图反映了大别造山带侵入岩的空间分布、侵位时代、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为了方便查阅,对出露的侵入岩体进行了编号。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及邻区的侵入岩侵位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并有少量晚侏罗世、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岩体。新元古代岩体主要呈岩株状产出于南大别和西大别红安地区,北淮阳地区亦有少量分布;早古生代侵入岩类规模较小,主要于奥陶纪—志留纪时期侵位,分别呈带状分布于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形成双岩浆带;晚侏罗世岩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分布广泛,面积约占整个大别造山带的47%。认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同期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和随后的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