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16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992.
青羊厂脉状Cu-Co多金属矿床是兰坪盆地西南部近年来突破的最新勘查成果,矿体赋存于中生代上侏罗统坝注路组(J3b)暗紫红色砂岩中,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有别于已知的砂岩型(SSC)Cu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由NW和NE向两组断裂相互交织成格架状分布。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NE向张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数量多(16条)、厚度大(最厚14.87 m)、走向延伸长(KT1达652 m)、倾角较陡(60°~80°),矿石Cu品位高(平均2.01%),并伴生Co(0.036%)、Ag(38.60×10-6)。矿床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分为阶段Ⅰ(菱铁矿-黄铜矿-重晶石)、阶段Ⅱ(砷黝铜矿-黄铜矿-菱铁矿)、阶段Ⅲ(砷黝铜矿-菱铁矿)和阶段Ⅳ(重晶石-菱铁矿-砷黝铜矿)。主要形成砷黝铜矿、重晶石、菱铁矿、黄铜矿、黄铁矿以及少量辉铜矿、方铅矿、辉铋矿、毒砂、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组合。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交代结构、出溶结构、骸晶结构以及交代反应边结构为特征,普遍见角砾状、块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及晶洞构造等典型的热液构造类型。矿体产于区内明显褪色蚀变的构造破碎带内,围岩蚀变发育重晶石化、菱铁矿化及微弱硅化。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化富集特征等无不与本区的断裂、节理、裂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的重晶石具有稀土总量低且变化小的特征,均为中稀土元素富集的"W"型,显示正Eu异常(δEu=18.99~24.32)和负Ce异常(δCe=0.1~0.14),暗示成矿流体来自于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尤其是含膏盐地层)。本文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床(体)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详细研究,认为青羊厂矿床的形成与兰坪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的逆冲推覆构造密切相关,是陆-陆碰撞造山事件所引发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对向阳坪矿床硅质脉和方解石两种重要的脉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脉、方解石与角砾岩矿石具有大体类似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负Eu异常明显的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继承了豆乍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向阳坪矿床铀源主要来自赋矿围岩,硅质脉和硅质角砾在铀矿化过程伴随∑REE富集和HREE增加。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地幔来源为主导,成矿期方解石具有明显低的δ13C值和高的δ18O值,暗示减压沸腾发生的CO2去气作用是导致晚期铀沉淀的主要因素。从成矿期到矿后期,方解石δ13C值升高,δ18O值呈降低趋势,同时硅质角砾具有弱的负Ce异常,均指示铀矿化晚期有大气降水参与,且受其淋滤改造,据此认为苗儿山中段花岗岩型铀矿多期成矿叠加和后期大气降水淋集改造是形成大矿体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4.
中祁连西段苏里地区有大量北东和近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辉长岩呈岩墙状侵入到元古宙地质体中。基性岩墙的SiO2含量为46.77%~52.37%,Al2O3含量为12.82%~15.86%,TiO2含量为1.16%~3.14%,MgO含量为3.84%~7.98%,FeOT含量为10.42%~15.53%,以贫K2O (0.10%~1.60%)、Na2O>K2O为特征,里特曼指数σ=0.67~2.96,岩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与大洋拉斑玄武岩一致;全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51.28×10-6~165.11×10-6),轻重稀土元素之比为2.67~4.90,(La/Yb)N值为2.04~5.03,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0.93~1.12,无明显的Eu异常;富集Rb、Ba、Th、U,亏损Nb和K,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变化范围相对较宽,高场强元素富集程度不强,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左侧隆起、右侧相对平坦的分布型式。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19.5±5.2 Ma,形成时代与全球性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时代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是尖晶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表明其可能为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哀牢山缝合带是东南亚古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缝合带之一,带内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岩是研究其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但它们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存在较大的争议,制约了人们对该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对哀牢山缝合带西部的基性侵入岩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结果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查明它们的成因和形成环境,为进一步探讨哀牢山缝合带构造演化提供制约。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五素和坝溜地区的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88~287 Ma),而大龙凯和雅轩桥地区的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则形成于中二叠世(272~265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早期基性岩(早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59.75×10~(-6)~135.08×10~(-6)),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4~3.32)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显著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类似于岛弧岩浆岩,高的Ta/Yb(0.09~0.18)和Ce/Yb(6.59~9.03)值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晚期基性岩(中二叠世)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8.77×10~(-6)~76.16×10~(-6)),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1.75~2.55)相对早期基性岩更加富集Rb、Ba,亏损Nb、Ta、Ti等元素,较低的Ta/Yb(0.05~0.09)和Ce/Yb(3.58~5.97)值表明其属于拉斑质系列。上述研究表明,哀牢山缝合带西部的晚古生代基性岩具有由钙碱性系列向拉斑质系列演化的趋势,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哀牢山缝合带西部出露的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记录了晚古生代与板片俯冲相关的多期演化过程:早二叠世,哀牢山支洋或弧后盆地向西发生洋-陆俯冲,俯冲板片脱水并导致地幔楔岩石部分熔融,在哀牢山西部五素-雅轩桥地区形成安第斯型陆缘弧;中二叠世,先存的大陆弧发生弧内伸展,逐渐演变为新的弧后盆地,形成类似于MORB和IAT的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996.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尔泰阿舍勒铜锌矿床位于阿舍勒盆地,矿体赋存于中-下泥盆统阿舍勒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为典型的VMS型矿床。Ⅰ号矿化带主矿体为铜-锌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凝灰岩与玄武岩之间,补给通道相细脉-网脉状铜矿化。Ⅱ号矿化带产于凝灰岩中,上部为层状重晶石矿化,补给通道相为细脉-网脉状铜铅锌银矿化。文章对脉状矿化中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辉碲铋和绿泥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硫化物主成分含量接近其理论含量。黄铁矿中w(Fe)/w(S+As)比值平均为0.874,暗示脉状矿化形成深度为中浅部。闪锌矿中w(Fe)较低,指示其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绿泥石为蠕绿泥石,形成温度为157~206℃,平均为190℃。黝铜矿普遍含Zn,可达到8%,Ⅰ号矿化带黝铜矿富砷,Ⅱ号矿化带富锑,指示Ⅱ号矿化带矿物形成时的温度相对Ⅰ号矿化带低。脉状矿体中Au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和闪锌矿中,Ag主要赋存在黝铜矿中,可达2.365%,Se主要赋存在辉碲铋矿中,平均1.242%。脉状矿化的矿物在中、低温度,较高硫逸度的环境下形成。矿体从底部到上部硫逸度总体趋势降低并且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为同期同源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7.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章对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属钾玄岩岩石系列,全碱、Ba、Sr、轻稀土元素含量高,Rb、P和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铕异常或有轻微的正铕异常,明显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富闪深成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岩浆锆石的εHft)为-14.0~-11.8,暗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或存在源区混染的可能性。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108.4±2.2)Ma,属早白垩世晚期,明显晚于郭家岭、伟德山序列岩体。综上,笔者认为西涝口金矿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而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其与该区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极有可能在成矿过程中直接提供了金的来源。西涝口金矿的形成时代应当在110 Ma左右,胶东东部应该存在110 Ma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998.
西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黄龙铺地区近些年新发现和勘查的碳酸岩脉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内的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呈脉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辉钼矿主要呈浸染状、薄膜状、团块状分布于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中,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硬石膏化等。为查明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确定矿床类型,文章开展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模式年龄为(222.3±3.4)Ma~(226.6±3.7)Ma;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1.4)Ma;等时线年龄为(224.6±9.1)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硫化物和硫酸盐的S同位素组成、重晶石和方解石Sr-Nd同位素组成及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均指示:西沟钼矿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幔。根据其与华北陆块南缘其他碳酸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对比,确定西沟钼矿床属碳酸岩型脉状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后碰撞伸展环境,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碳酸质流体携带钼等成矿物质上升,在NW-NWW向深断裂带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99.
1000.
青岛灵山岛南背来石剖面发育了两层大型不规则砂脉。其主要特征如下:上层大型不规则砂脉呈分散团块状顺黄褐色凝灰质泥岩分布,断续延伸约60 m,宽数米;有17个侵入砂团块。砂团块多呈浅灰色,主要岩性为砂岩、砂砾岩;砂团块直径在1~2 m。砂团块的形态非常复杂,侧向极易尖灭或突然中止。边界与围岩多突变,某些地方与节理发育方向相同。下层大型不规则砂脉浅灰色,主要底部为砂岩、顶部为砂砾岩,呈透镜状顺层产于灰黑色薄层砂泥岩中,均一团块状和边缘含大量泥砾;厚18 m,宽度和高度不详;上层砂脉发育在浅湖中;下层大型不规则砂脉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与此同时还探讨了上层砂脉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顺层砂脉的形成深度与液化层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式(h=0.29H)。该公式可以用来预测顺层的侵位深度和寻找砂脉,为含油气盆地砂脉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法。通过流化公式计算获得了形成上层砂脉的流体上侵速度为1.26 m/s。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为理解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学特征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