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73.
冀东太平寨地区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杂岩中,含有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的两类斜方辉石,后者又可分为早、晚两期。在地质产状研究的基础上,据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和温度、压力条件,阐明了斜方辉石的成因。研究结果为该区划分地质事件和探索早期地壳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尽管许多当代评述都强调麻粒岩在其压力—温度(P—T)条件和轨迹方面的一致性,但实际上麻粒岩保存了指示它们的形成模式多样性的一系列重要的岩石学特征。对90多个麻粒岩地体或产状的测定,揭示出其中50%以上记录了超出许多作者提出的7.5±1Kb和800±50℃平均麻粒岩范围的P—T条件。特别是,不断识别出的温度很高(900~1000℃)的一些地体的数量还在增加,这两种P—T条件都是根据特殊的矿物组合和地温压力测定确定的。确定和解释P—T历史的岩石成因网格和地温压力测定法二者都是在反应结构范围内判断的,而反应结构既可证明很大的P—T条件范围确实是真实的,又可证明近等温减压(ITD)和近等压冷却(IBC)两种P—T轨迹都是主要的。正象在南印度和斯里兰卡见到的那样,由富CO_2流体进入而引起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的转化是一种例外情况,不代表大多数地体中有关的流体过程。然而,人们认为缺少流体条件是在接近它们记录的热高峰时间的大多数麻粒岩的特征。把ITD麻柱岩解释为地壳碰撞增厚过程中形成的。伴随的岩浆填加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额外热源。但没有把侵蚀作用单独看作是碰撞后的主要减薄过程。换言之,ITD轨迹是在中等或略低的速率扩张期间与构造剥露有关的、削减非常迅速的(1~2mm/年暴露)阶段产生的。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呈现逆时针P—T历史的麻粒岩被解释为形成于大量岩浆增生作用的下部地区,这些地区有或无附加地壳扩张。正常厚度地壳的扩张期间也可形成浅部(<0.5GPa)的IBC麻枉岩,但较深层位的IBC则要求更复杂的模式。在地壳深部出现的许多IBC麻粒岩可能形成于经受碰撞后非常迅速(5mm/a)扩张变薄的增厚地壳中。推测在许多麻粒岩中与其说ITD,还不如说IBC轨迹的保存主要是与增厚地壳的扩张减薄的速率和时间范围有关,而且也应当见到ITD到IBC之间的混杂轨迹。大多数IBC麻粒岩,也许还有许多ITD麻粒岩,都没有作为产生它们的构造幕的结果暴露在地表,但是,它们在这些事件之后,在中部或下部地壳中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100~200Ma)。大多数麻粒岩地体最后剥露只有通过它们掺杂到与其形成无关的、后来的构造和岩浆事件中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75.
麻粒岩相地体中的混合岩一般由发育于较细粒的叶理化基质中的一些粗粒的无水残留体细脉或网脉(活化体)所构成,我们认为这些特征是不一致的脱水熔融反应的结果(Waters,1988)。活化体并不代表分离熔融的成分,而是代表不同比例的(i)熔体(ii)不一致熔融的固体产物以及(iii)反应中没有被消耗掉的剩余相。在变质泥质岩和黑云母片麻岩中,近固相线的熔融成分为花岗质的,其水的含量可以做为T的函数估算出来,熔融反应可以达到平衡,因此生成相的相对体积也可预测。我们将计算的产物与实际观察的南非Nawagudand麻粒岩相混合岩的相分配和数量进行比较,在角闪岩与麻粒岩过渡带(约750℃)大约活化体中的典型成份表明有10  相似文献   
76.
有四种方法可以获得深部岩石类型的性质及其几何特征的信息。它们是:(1)通过对构造侵位而露出地表的露头的直接观察;(2)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捕虏体的研究;(3)遥感信息(如地震、磁法);(4)理论计算(如基于下部地壳平均成分的计算)。上述各种途径的综合,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模式,捕虏体则提供了特定地区最原始的特征,同时也提供了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信息,而这些样品都是通常情形下达不到的高压下的产物。相平衡的实验研究表明,随成分的变化,榴辉岩的矿物组合在具正常地热梯度(40mw/m~2)克拉通的下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许多岩石类型中是稳定的。然而,热流研究、理论模拟及捕虏体的地质温压研究均表明,一些地壳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如年轻  相似文献   
77.
Rao  VD 戴文志 《世界地质》1991,10(1):36-37
花岗片麻岩中的一种高级变质岩-麻粒岩,是组成太古代地盾花岗岩—绿岩—麻粒岩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花岗岩与片麻岩、麻粒岩和绿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了解甚少,因而未作深入讨论。低级和高级变质岩石之间的转变,在空间上的渐变及其它方面的突变,使这一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角闪岩相的英云闪长片麻岩和麻粒岩相的紫苏花岗岩之间的野外关系,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支持了低级和高级地体属同种成因的观点。沿着印度半岛东海岸1500km长的东部高止山脉,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麻粒岩带。尽管印度南部克拉通麻粒岩(SCG)和其东部高止山脉的麻粒岩(EGG)岩性相似,但其化学成分不同。南部的英云闪长麻粒岩和北部片麻岩呈渐变关系,而东部的麻  相似文献   
78.
新疆菁布拉克基性超基性岩带的Sm-Nd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m-Nd矿物等时线定年结果表明,菁布拉克岩带基性超基性岩形成于320Ma,其形成时代晚于早石炭世早期的火山活动,是塔里木板块与巩乃斯微板块碰撞晚期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0.
潘长云  王润民 《岩石学报》1994,10(3):261-274
喀拉通克Y1含矿岩体岩石类型属铁质基性岩类,岩体为单式岩体,具富镁、铁、碱、低钙贫铝的特点。组成岩体的各岩相是同一母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原始岩浆为来自上地幔的拉斑玄武岩浆。岩体锶初始比值约为0.7033,形成时代约为291Ma。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下,氧化物组分的变化使硫化物熔浆与硅酸盐熔浆发生分离,并在重力作用下聚积形成铜镍硫化物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