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角闪石在低温变形中通常显示脆性变形行为,通过对中澳洲Florence剪切带的铁镁质糜棱岩的观察研究表明,角闪石在这些高温变形环境形成的糜棱岩中显示出显著的塑性变形行为,表现在角闪石遭强应变后,无碎裂出现,而具明显的晶内塑性应变现象和强烈的晶体优选定向,角闪石的细粒化是由边界重结晶迁移所致。本文探讨了引起角闪石塑性变形的一些因素,认为岩石发生糜棱岩化时的高温环境增强了角闪石的韧性,几何软化对角闪的塑性变形行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角闪石在低温变形中通常显示脆性变形行为,通过对中澳洲Florence剪切带的铁镁质糜棱岩的观察研究表明,角闪石在这些高温变形环境的糜棱岩中显示出显著的塑性变形行为,表现在角闪石遭强应应变后,无碎裂出现,而具明显的晶内塑性应变现象的和强烈的晶体优选定向,角闪石的细粒化是由边界重点结晶迁移所致,本文探讨了引起角闪石塑性变形的一些因素,认为岩石发生糜棱岩化时的高温环境增强了角闪石的韧性,几何软化对角闪的  相似文献   
33.
对黄淮地区厚覆盖层内百余个竖井井壁工程的调查, 发现: 深部厚粘土层是冻结法建井施工期断冻结管和外层井壁易破损的部位; 成井后, 却是两类特凿井壁强度增强的部位, 也是固结沉降时形成井壁侧摩阻力的主要部位。综合大量事实, 本文指出表土深部的厚粘土层存在着地压高、不冻结、塑性变形显著、摩擦阻力大等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34.
张文娟  陈力 《城市地质》2008,3(2):35-38
本文以瓦房店核联合泵房边坡为背景,在综合考虑地震地质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为该工程边坡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圆形硐室岩爆的折迭突变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潘岳  王志强 《岩土力学》2005,26(2):175-181
均匀围压下圆形硐室岩爆是传统意义上的软化区内岩环经过塑性变形局部化阶段完成的。当处于极限状态的塑性变形集中区承载能力下降时, 岩环中相对完好部分以弹性方式卸载,当后者释放的弹性能超过前者塑性变形所耗散的能量时便发生岩爆。简捷地通过等效应力 和等效应变 关系建立突变模型对硐室岩爆进行了分析, 将状态变量 用软化区半径 来表示。分析表明: 岩爆发生条件与硐室岩体的升降模量比 和岩体裂隙发育程度 的乘积有关; 对于特定冲击倾性的岩体,存在对应的临界软化区深度 , 即软化区深度达到 时便发生岩爆;还给出硐室岩爆释放地震能等计算式,岩爆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则与硐室软化区深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6.
样子哨盆地基底为龙岗地块,盖层以晚元古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为主。基底构造变形以韧塑性变形和塑性纵弯柔流褶皱及固态流变剪切变形为主,发生片理、片麻理、褶皱及条带状构造。盖层经历多次挤压隆升和拉张断陷运动,屡次遭受海侵—海退,沉积了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后经断块运动,改造或继承先期断裂,形成盆地—山岭式构造。  相似文献   
37.
石英结晶学优选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英集合体的结晶学优选可由位错滑移、双晶滑移、定向成核与生长等形成,其中位错滑移是塑性变形岩石中石英结晶学优选产生的最重要的机制。影响变形石英结晶学优选的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变、差应力、水、复矿物岩石中各种矿物间的相互作用、初始结晶学方向等。系统总结了石英晶体变形与滑移系,结晶学优选的测量与表达,多种条件下石英的结晶学优选,以及在判断剪切方向、计算运动学涡度、判定变形温度、分析变形历史等方面的应用,并认为应用石英组构作运动学和动力学解析时需与其它微观、宏观现象相结合。  相似文献   
38.
39.
张连民 《地下水》2013,(6):161-164
区域变质一混合岩化发生后,在硼矿成矿前或成矿中,岩层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变形-辽河旋回一幕,形成一系列紧密线状复式褶皱、平缓褶皱及形态各异的穹窿构造。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宏观上最重要的成矿部位是背形向斜及向形背斜核部,其次是褶皱构造转折端、倒转翼深部返为正常翼的部位。并圈定出营口后仙峪背形向斜倾伏端(转折端)、辽阳粉城一岫岩头道沟向形背斜核部、岫岩影壁山向形背斜核部,宽甸大西岔硼矿正常翼转折端、鸡冠山暖河小向斜等5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0.
董城  冷伍明  李志勇  邹静蓉 《岩土力学》2014,35(12):3437-3442
为研究不同含水率、压实度和应力水平下路基压实粉性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开展了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压实度下粉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表明,粉性路基土临界动应力随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免路面结构的破坏,路基土应力状态应控制在临界应力界限范围内。鉴于此,针对路基土临界应力范围内的试验数据,建立了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应力和加载次数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即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为基于力学经验法的路基累积塑性变形计算提供了参数。最后以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例,获得了不同轴载、轴型作用下粉土路基累积塑性变形,为进一步研究路基累积塑性变形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