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站(塔中站)直接探测的总辐射资料,对流动沙漠区近地层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辐射的连续日变化对天气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天气现象较少的1月逐日总辐射上下变动的离散度较小,4月最大;1月、4月、8月、10月总辐射的平均日变化曲线皆呈正态分布,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其年变幅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182.6 W·m-2,未超过太阳常数。总辐射随总云量增多而降低,且其在碧空最大,高、中、低云时逐渐降低,阴天Ci、Ac、Sc和Cb的平均总辐射约比晴天时分别减少5%、27%、51%和59%;沙尘使总辐射降低较为显著,风沙季节总辐射日变化与地面风速日变化对应,且主要受控于湍流作用,最大值出现与热力湍流和地面风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线形沙丘表面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风洞实验模拟,结合研究区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线形沙丘表面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的线形沙丘与主风向的夹角为12.5°,与年合成输沙方向(RDD)的夹角为4.8°。年合成风向与主风向一致,但风向变率较大。风洞模拟实验揭示,当风向与线形沙丘的夹角较小时,沙丘背风侧均有旁侧气流存在,且随夹角增大而减弱。气流与输沙势分解结果显示,由于平行于沙丘的输沙分量显著大于垂直于沙丘的输沙分量,使线形沙丘纵向移动较快,约为10m·a-1。整体侧向移动不明显,但因风向变率较大,沙丘基座以上局部侧向移动频繁;平行于沙丘的气流分量大于垂直于沙丘的分量,加上背风侧旁侧气流盛行,使沙粒的总体运动方向平行于沙丘的走向方向,从而使线形沙丘在快速纵向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形态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3.
塔克拉玛干沙漠起沙风况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以东北风系为主,西南边缘由西北风系控制,西北边缘多以北风为主,南部边缘均有一定数量的偏南风出现。麦盖提、金星和民丰一带为东北风系和西北风系交替控制。有5种风况类型:窄风况型、宽风况型、双风况型、三风况型和多风况型,分别对应复合型横向、斜向、纵向沙垄、星状沙丘和穹状沙丘,起沙风速基本以若羌为高值区向沙漠西部减少。  相似文献   
104.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MX地区属于复杂沙漠地表区域之一,以往地震勘探中表层调查采用雷管激发的微测井方法,在西部地区注重社会维稳和反恐形势的前提下,该作业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目前,一种基于电火花震源的微测井方法在我国东部复杂水网地区的表层调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首次把电火花震源技术应用于西部复杂沙漠地区的表层调查中.在MX地区经过电火花震源与雷管震源的微测井对比试验,发现电火花震源技术能够满足微测井的技术要求,并采用电火花震源技术在该地区进行微测井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成果符合该地区表层特征.微测井成果数据经过基于初至反演的沙丘曲线算法计算后得出静校正量,并应用到该地区地震勘探资料的现场处理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云是地球-大气系统能量收支的关键调节器,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参数对干旱区降水强度和分布有重要影响。为了阐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云的宏观特性,利用CHM15K型云高仪对塔中站2019年7月23日至9月30日云层结构进行连续探测,分析2019年8、9月塔中站上空云底高度、云层厚度和总覆盖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高仪能够清晰地观测沙漠上空云分布和降雨过程,云层的平均云底高度为4.6 km,以高云和中云为主,8、9月高云、中云占比之和均超过90%,单层云占比大于多层云;云层厚度相对较薄,8、9月第一层云的平均厚度分别为402、532 m,厚度小于500 m的云层占比分别为64.2%和58.8%,表明塔中以薄云为主;8月全天空云占比最大,为32.6%,而9月的全天空无云占比最大,为40.8%。此次观测结果有助于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云宏观特征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可为数值模式模拟和卫星遥感产品的验证提供宝贵的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6.
107.
垄间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种典型下垫面,发育有众多尺度小、形态简单的沙丘,而这些沙丘的分布及其形态的空间变化和成因,至今研究较少。基于Google Earth影像和实地观测,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垄间地上覆沙丘在主导风向上的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1)垄间地分布有沙片、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和线性沙丘,但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沙丘数量次之,在整个垄间地都有分布,新月形沙丘链集中分布在沙垄背风坡脚,而线性沙丘则主要分布在沙垄迎风坡脚;(2)垄间地上覆沙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沿主风向,沙丘密度和覆盖度呈上风向下风向中部,而新月形沙丘的长度、宽度、底面积、两翼开展度等形态示量参数,从沙垄落沙坡脚到垄间地中部偏迎风坡各参数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沙丘呈逆向演变,随着靠近沙垄迎风坡脚各参数逐渐增大,沙丘又转为正向发育;(3)沙丘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差异源于地表风动力和沙源供给的空间分异。沙垄背风坡脚风动力相对较弱,沙源丰富,沙丘密度高,新月形沙丘形态发育成熟度高;沙垄背风坡脚到垄间地近迎风坡脚,气流摆脱沙垄风影影响,风速逐渐增大,地表粗沙覆盖,沙源供给相对减少,沙丘物质收支失衡,形态趋于逆向演变;从垄间到沙垄迎风坡脚,受沙垄阻挡,风速降低,地表沙物质相对较细,地表沙源供给相对较充足,沙丘物质收支状况改善,沙丘形态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08.
李斌 《中国地名》2014,(10):44-44
我国的四大沙漠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之一,沙漠广袤千里,呈一条弧形带绵亘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土地上。沙漠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09.
利用2007—2021年多源环境、气象和卫星遥感资料,对比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沙漠春季沙尘暴事件的时空特征,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气象影响因子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频次多于戈壁沙漠,且多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东部,戈壁沙漠则多发生在中国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中南部;(2)东西向地面冷锋系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且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亚洲东部中高纬度地区总体呈西低东高形势;南北向地面冷锋系统为戈壁沙漠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且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亚洲东部低纬到高纬地区上空高度场异常呈“-+-”的分布;(3)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沙尘暴的发生与当地前冬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与地面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戈壁沙漠春季沙尘暴事件的发生与当地前冬降水量正相关,与地面温度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正2012年7月14日至27日,上海市地理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大地之鹰"中学地理教师野外考察团40人,在南疆和天山伊犁谷地乘坐大客车疾驰了约7000千米。所见所闻,真实印证了国人广泛流传的两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