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08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21.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数十年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通过工作对盆地的基本地质问题有所认识,但油气勘探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难点主要是山前冲断带资料差,斜坡带圈闭识别难度大,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因素.从该区地质条件与邻区对比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山前冲断带和斜坡带具备富集油气的基本条件,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2.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哈得4油田是近年来在满加尔凹陷北部发现的第一个海相油田,一直被认为是喜山期形成的油藏。然而,根据包裹体测温、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以及油气水界面追溯等多种方法对其成藏年代重新研究表明,该油田主力油藏石碳系CⅢ油藏主杰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C5薄砂层油藏则可能为喜山期由CⅢ油藏垂向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染色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微量元素分析、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包体侧温等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区寒武系和奥陶系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共划分出四种类型的白云岩:①泥粉晶白云岩,其m(Ca)/m(Mg)平均为3-10,Sr含量高(>300×10-6 ),m(Sr)/m(Ba)>>1,?13C值较高(-1‰-+1‰),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为潮上带云坪,为准同生作用阶段潮上萨布哈白云化作用形成。②含雾心亮边白云石的细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中等(100×10-6-200×10-6),m(Sr)/m(Ba) >1,?13C值在-2‰左右,18O值低,在-7‰左右,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浅滩,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形成。③含明亮白云石晶体及钙质残余的钙质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左右),Sr含量最低(100×10-6左右),m(Sr)/m(Ba) < 1,?13C值最低(-1‰--3‰),?18O值较低(-6‰左右),沉积环境为灰坪、云坪及开阔台地,为准同生或早期成岩作用阶段混合水白云化作用形成。④砂糖状白云岩,其m(Ca)/m(Mg)较低(1-2),Sr含量低(<100×10-6),m(Sr)/m(Ba)<1,?13C值较高(-1‰-+3‰),18O值较低(-5‰--8‰),沉积环境多为浅滩,为晚期成岩作用阶段埋藏白云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24.
塔里木盆地南缘沉积物磁化率变化与历史时期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磁化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指标,在恢复气候环境演变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沉积物的低频磁化率对于本地区环境的演变反映较为敏感,因此本文以低频磁化率为主导指标,结合其它地质记录,对尼雅地区的古气候环境进行了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近4000年来尼雅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干旱化为主,但期间仍有几次相对干湿的波动,共经历了3次相对湿润期和3次相对干旱期。据此恢复出的古气候环境与其它环境指标恢复出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不仅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同时也具全球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5.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6.
用测井、岩性、沉积旋回等理论方法对轮南油田夹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分析,将轮南油田夹层分为三类:Ⅰ、Ⅱ、Ⅲ型。通过油组纵向、平面对比分析,找到夹层平面、纵向分布规律性,建立轮南油田Ⅲ油组夹层分布模型。这些夹层有以下作用:有利于控制底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可延长无水采油期;降低井底附近的压力梯度和流动速度,增大水驱波及系数;可以局部改变油水运动规律,因而形成底水托进上升区、油水绕流汇集区和流体经向流动区。  相似文献   
127.
论述了晚第三纪塔里木盆地至藏、滇一带古构造和古地理气候背景及地层沉积特征。重点讨论了古气候对煤和盐类矿产沉积作用的影响,提出了今后找矿工作的动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8.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是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大陆裂谷盆地,始于早震旦世,结束于晚奥陶世.裂谷的轴部自西向东由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英吉苏凹陷(包括库鲁克塔格南区)组成,向东延伸到罗布泊以东地区.裂谷轴部与地幔隆起带和高磁异常带相对应.裂谷东部主要以半深海-深海相的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笔石页岩为特征,裂谷西部和翼部则以浅水盆地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为特征.裂谷早期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切谷内,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玄武岩属低硅高钛富碱型.据区域动力学背景、沉积特征、沉降速率,将裂谷演化划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亡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9.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天然气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均为热解气。通过气源对比可知,该盆地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主要有两种类型 :1)是来自震旦纪到下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母质的油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δ13C值,分别为-44.5‰~-33.8‰、- 42‰~-2 8.1‰和-35.4‰~-2 8.4‰,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大于- 2 0 0‰;2 )是产自中生代陆相腐殖型源岩的煤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分别为-40.5‰~-33.1‰、- 2 9.7‰~-2 1.3‰和-2 6.3‰~-2 0.3‰,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小于-2 0 0‰。将天然气的地化特征与地质背景相结合判断可知,在塔北隆起地区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 (高成熟 )阶段的油型气与过成熟阶段的油型气混合形成,另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阶段的油型气和成熟阶段的煤型气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30.
齐永安  胡斌 《沉积学报》2001,19(3):440-443
Gyrolithes为螺旋形垂直居住潜穴,是具成对附肢的两侧对称甲壳类所建造,出现在近海泻湖和河口湾等边缘海和极浅海环境中,常与半咸水条件有关。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诸多钻井的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上部大量发育有此类潜穴,在局部层位可形成强烈的扰动构造。伴生的遗迹化石很少,只有极个别的Beaconites。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古生态学特征,这类潜穴形成在半咸水的泻湖环境中。这类潜穴外壁基本平直,在泥质沉积物中掘穴深度大而不变形,而且其充填物与围岩完全不同,这些特点表明Gyrolithes为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