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07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之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天然气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均为热解气。通过气源对比可知,该盆地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主要有两种类型 :1)是来自震旦纪到下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母质的油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δ13C值,分别为-44.5‰~-33.8‰、- 42‰~-2 8.1‰和-35.4‰~-2 8.4‰,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大于- 2 0 0‰;2 )是产自中生代陆相腐殖型源岩的煤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分别为-40.5‰~-33.1‰、- 2 9.7‰~-2 1.3‰和-2 6.3‰~-2 0.3‰,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小于-2 0 0‰。将天然气的地化特征与地质背景相结合判断可知,在塔北隆起地区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 (高成熟 )阶段的油型气与过成熟阶段的油型气混合形成,另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阶段的油型气和成熟阶段的煤型气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32.
齐永安  胡斌 《沉积学报》2001,19(3):440-443
Gyrolithes为螺旋形垂直居住潜穴,是具成对附肢的两侧对称甲壳类所建造,出现在近海泻湖和河口湾等边缘海和极浅海环境中,常与半咸水条件有关。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诸多钻井的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上部大量发育有此类潜穴,在局部层位可形成强烈的扰动构造。伴生的遗迹化石很少,只有极个别的Beaconites。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古生态学特征,这类潜穴形成在半咸水的泻湖环境中。这类潜穴外壁基本平直,在泥质沉积物中掘穴深度大而不变形,而且其充填物与围岩完全不同,这些特点表明Gyrolithes为固底控制的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33.
新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沉积相及储集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沉积特征、岩石矿物特征、生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系划分为3个沉积相组、12个沉积相、20个沉积亚相和若干个沉积微相,并首次在塔北发现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白垩-第三纪储集体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东北坳陷区储层主要为碎屑岩,特别是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亚格列木组是沙雅隆起上的重要储层,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前陆盆地的重要储层,西南坳陷区储层包括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两种岩性,如下白垩统上部乌鲁克恰特组滨岸海滩硝砾岩及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生物丘灰岩等也构成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34.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 -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 ;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 10km ,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 ,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 10km ,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 ;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 ,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相似文献   
135.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帕米尔东北缘弧形构造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EW向逆断裂背斜带与NNW向隐伏走滑断裂之间的关系。通过塔里木盆地与西南天山和帕米尔东北缘变形特征的对比 ,认为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变形样式与帕米尔东北缘的弧形构造类似 ,弧形构造具有由帕米尔东北缘向塔里木盆地扩展的特征 ,这种构造是帕米尔向北挤入运动所特有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136.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biomarkers in thirty-five representative oil samples, oils from the Tarim Basin of northwestern China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oil families. One oil family contains relatively low amounts of C15-C20 isoprenoid hydrocarbons and shows pristane predominance with Pr/Ph ratios ranging from 1.50 to 3.00. The GC/MS analytical data of these oils show the occurrence of abundant hopanes, and low concentrations of steranes and tricyclic terpanes with hopanes/steranes ratios from 6.25 to 12.24 and tricyclic terpanes/hopanes ratios from 0.03 to 0.24. These oils contain low drimane relative to homodrimane (C15/C16 < 1.0) and abundant rearranged bicyclanes in bicyclic sesquiterpanes. They are dominated by low carbon number (C19-C21) compounds in the tricyclic terpanes, and are rich in rearranged hopanes, C29Ts and an unknown C30 compound in pentacyclic triterpanes. The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oils were generated mainly from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The other oil family shows remarkably different biomarker compositions and distributions. The oils revealed Pr/Ph ratios of about 1.0, high drimane/homodrimane ratios (>1.0), low hopanes/steranes ratios (0.65–2.50), high tricyclic terpanes/hopanes ratios (0.30–2.00) and a dominant peak at C23 in tricyclic tepanes, suggesting a marine organic origin.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se two oil families seem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Mesozoic Jurassic-Triassic terrestrial source rocks (shales and coal seams) and Lower Paleozoic Ordovician-Cambrian marine source rock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7.
塔里木盆地岩石层热结构特征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热流密度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中库尔勒-若羌和阿克苏-叶城两条剖面岩石层热结构特征.由岩石层P波速度分布转换成生热率剖面,用二维数值模型获得了岩石层热结构和热状态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壳幔边界温度的高低与其埋深密切相关.居里等温面深度大,地幔热流密度较低.岩石层厚度变化与其新生代期间挠曲过程密切相关.在岩石层温度分布基础上,确定了深部脆-韧性过渡带深度和岩石层屈服强度,表明塔里木盆地岩石层相对较冷,且具有刚性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8.
塔里木盆地东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熟度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塔里木盆地东部94个气样的烃类气体组成和碳同位素检测资料,与模拟实验资料相结合,进行了下古生界海相烃类气体的成熟度判识、成因类型和气源的综合研究。下古生界烃源气以干气为主,干燥系数>0.9,属海相腐泥型裂解气,并由于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而表现为6~(13)C_1偏低、6~(13)C_2-J~(13)C_1,的差值小等特征。根据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模实验结果建立了6~(13)C_1-R_0凡回归方程,基本解决了本区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判识问题,并将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探讨了天然气的多源、多阶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9.
阿尔金麻粒岩相杂岩的时代及塔里木盆地的基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阿尔金杂岩是由一些麻粒岩相长英质片麻岩、基性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的岩石,Sm-Nd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789Ma,它们组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古老基底,这与组成盆地北部基底的托格杂岩在形成方式和时代上均不相同。这种基底性质的差异控制着地南北的沉积发育、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40.
于炳松 《沉积学报》1996,14(1):33-39
在以往的沉积学研究中,常常用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讨论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上超点变化曲线与肖尔布拉克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曲线的对比研究发现,上超点变化曲线与相对水深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在寒武纪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后者除早期有一快速上升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相对水深变化虽与海平面变化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但单凭露头剖面中相对水深变化的研究是难以对海平面变化作出正确估价的,还必须综合考虑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模拟结果也证实了,在碳酸盐台地的浅水处,当基底沉降速率较低时,无论是海平面上升还是下降时期,相对水深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能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了解海平面的变化规律,本文应用作者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和数学方法对肖尔布拉克寒武系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结果发现,它们与上超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利用露头剖面中的相对水深变化来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只有在排除了不同沉积背景上基底沉降速率和沉积物供给速率对沉积层序的控制效应后,才能从露头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