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根据贵州省大娄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瓦赫宁根方法估算了大娄山南坡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的最大单产量。结合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山区坡地水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使各高度层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坡地中部为玉米产量最高层,同时对玉米增产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1995,21(2):51-54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作增产20%-80%.  相似文献   
83.
四川盆地是我国陆上最大冬季天然温室,光热资源丰富,自然灾害较轻,冬闲田土面积广,合理开发,发展秋冬季农业,可取得良好的效益,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4.
提出热量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指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85.
施用二氧化碳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华  郭建平 《气象科技》1995,(1):59-64,F003
施用二氧化碳的现状及前景高素华,郭建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中心)1引言施用CO2的研究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日本、荷兰等国有较大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开始有一些关于施用CO2的试验结果报道,但不是很多。关于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  相似文献   
86.
提出热是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旨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87.
C3作物对CO2最敏感。蔬菜属C3作物。由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环境基本上封闭,CO2浓度不足,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需要,使作物处于饥饿状态。在温棚中增施CO2,可使蔬菜长势旺盛,病害减轻,花期、结果期、采收期提前,产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9h30min ̄10h30min为最佳施用时间;定植活根后15 ̄20天、作物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化时施用效果最佳;西红柿、黄瓜和西葫芦、芹菜,CO2浓  相似文献   
88.
周清  朱保美 《山东气象》2006,26(2):46-46
对2005年齐河县夏玉米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各生育期适宜的气温、水分和充足的光照是夏玉米增产的有利气象条件,评价了气象因素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本文基于我国第一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地质模型,利用Tough+Hydrate对近井储层改造后的水合物藏进行降压开采模拟研究。探究了多孔骨架渗流通道对气/水输送、压降传播、水合物分解等的影响机制,评估了近井储层改造在不同开采层位和整个开采过程中对产能提高的贡献大小。模拟结果表明:多孔骨架渗流通道内气/水流速高,可以起到导流、防砂的作用;近井储层改造可促进压降传播,加快水合物分解,但骨架通道的增产作用随开采时间增加逐渐减弱;近井储层改造在不同开采层位起到的增产效果不同,三相层中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但由于模拟改造范围较小、形成的多孔骨架渗流通道渗透性较低,增产效果不明显,多孔骨架渗流通道高度为50 cm时,2年产气量仅提高11.7%。  相似文献   
90.
煤层CO2地质封存可实现CO2减排和增产煤层气双重目标,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碳封存技术。相对于其他封存地质体而言,煤的微孔极其发育,煤层CO2封存机制与煤中气、水微观作用关系密切,其内在影响机理尚不清楚。以2个烟煤样品的系统煤岩学分析测试为基础,构建了煤的大分子结构及板状孔隙空间模型,进一步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压条件下、不同煤基质类型表面的CO2和水的润湿行为,揭示煤层CO2注入后引起的水润湿性变化规律,初步阐明煤层CO2封存的可注性、封存潜力、封存有效性等影响因素及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影响煤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是煤中极性含氧官能团,其含量越高煤的润湿性越强;(2)煤中注入CO2后,CO2通过溶解作用穿透水分子层与水分子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减小水在煤表面润湿性;(3)随注入压力增大和温度降低,煤表面CO2吸附量增多,对氢键破坏作用增强,润湿性减弱越明显;(4)亲水性煤层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