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89篇
地质学   1769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构造层次与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构造层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把大陆壳划分为深部,中部,浅部和浅-表部四个构造层次。依据各自所处特定的构造位置、组成构造岩类型、形成的制约因素和地质时代等方面的区别,各构造层次分别是壳-幔间滑动,大陆张裂、隆-滑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等多种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层次与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关系的确定,更有利于古老板构造连续性、整体性的研究以及多期、多层次、多旋回大陆地壳演化模式的建  相似文献   
92.
中国东部上地壳化学组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东部(东经105°以东)约计330万km~2系统采集了28253个岩石样品,组合成2718件分析样,选用了15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监控分析质量,提出了76种化学元素在中国东部出露地壳、沉积盖层、出露基底和上地壳的平均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93.
马厂箐铜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体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马厂箐斑岩型铜矿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在~3He/~(36)Ar-~(40)Ar/~(36)Ar和~(40)Ar/~4He-Rc/Ra空间,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相关.由这种相关性确定出,成矿流体为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元流体的混合物.其中,前者为富含地壳氦但具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大气成因低温地下水,后者为由形成马厂箐富碱斑岩体之壳慢混合岩浆分异出的富含硫和碳等挥发份的高温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94.
喜马拉雅及邻区的莫氏面起伏与上地幔密度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力资料3维反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使用布格异常对喜马拉雅及其邻区进行了反演,给出了该区域内莫氏面的大尺度变化图象和上地幔异常密度的分布。结果显示,喜马拉雅山脊带虽然海拔很高,但其地壳厚度较小。  相似文献   
95.
从岩石圈壳-幔组合结构出发,选择了大华北岩石圈块体内一条NWW向连云港-银川的岩石圈壳-幔组合结构剖面,试图先从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开始,用二维有限元法得到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盖层)中的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从而解释板内地震与岩石圈壳-幔结构比值(R)相关的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96.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坳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线在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97.
基于岩浆铬矿床与超镁铁质岩石的关系,从元素亲合性和共生规律的角度揭示了铝对铬成矿制约的主导作用,分析了铝和铬亲石、亲氧的二重性及其晶体化学的依存关系。论证了超镁铁Si-O体系中铝丰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铬的成矿。揭示了制约元素分散富集的因素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为依存和转化的,是在动态中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相似文献   
98.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亚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造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岩浆活动-蚀变变质-成矿作用统一体系,并形成与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的内带为金(铜钼)、外带为银(铅锌)多金属的成矿系列。论述了不同构造部位的成矿特征及其相关性、统一性。据此提出了在有利构造部位(参照已有矿点分布)扩大找矿和向深部扩大找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地震应力触发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并针对川滇地区,重点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讨论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结果表明: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在美国西部盆地山脉省的东部地区,GPS数据确定了一个宽大的现代变形带。使用覆盖在粘弹性下地壳/上地幔之上的弹性上地壳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地震周期效应,我们指出这些数据与现今的断层滑动集中在沃萨奇断层带上的模型是一致的。模拟的水平扩展速度是3.0~4.5mm/a,这也与全新世的地质数据相一致。这些模型是非一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沃萨奇断层都处于地震周期的后期阶段,而这一时期跨断层的地表速度梯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