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49篇
地质学   1015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陕西宁强梅树村阶瓶状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张录易 《地质论评》1995,41(4):355-362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发现于陕西宁强宽川铺袁家坪剖面,化石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下部小化石带,所获微化石数量颇为丰富,囊甚小并业经碳化。袁家坪瓶状微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梅树村阶下部此类化石的空白,进一步表明发生于晚前寒武纪的该类具瓶状囊的微动物群,曾延入寒早期的事实,现有微化石化碳质保存,为探讨其囊原始物质组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2.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克东  王莹 《地质学报》1995,69(1):16-3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形成了大陆缘火山-  相似文献   
93.
贵州威宁晚二叠世古风化壳铝土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励训 《贵州地质》1995,12(1):54-55
贵州威宁晚二叠世古风化铝土矿曹励训(贵州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DiscoveryofAncientWeatheringCrustBauxitesinWeining,Guizhou¥ZengLixun(InstituteofGeology,Guizh...  相似文献   
94.
横贯中国东南部的一条古断裂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坚 《地质科学》1987,(3):221-230
本文根据地质和物探资料,论证横贯中国东南部桂西、黔东南、湘西北、鄂东南、赣西北、皖东南和苏南的湘黔-江南古断裂带。中元古代为超断裂,古生代属断裂,是一条长期发展的控岩控矿的古断裂带。往东入海,延向济州岛和西南日本飞驒地区。  相似文献   
95.
四川盆地红层古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四川盆地红层各层夷平面古风化,是重要的农业区域。 厚1-10余米,较完好的剖面有三个分解带。从深层第Ⅰ分解带至地表第Ⅲ分解带,物理和化学风化逐渐加深。粘粒SiO_2/Al_2O_3Ⅰ>Ⅱ>Ⅲ,风化系数Ⅲ>Ⅱ>Ⅰ。夷平面愈高,风化愈深。  相似文献   
96.
在欢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马杏垣、索书田、游振东和刘如琦所著《嵩山构造变形》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约38万字,附有大量插图和照片。全书共分四章,论述了嵩山的重力构造与构造解析。 《嵩山构造变形》一书是二十多年来由马杏垣教授亲自带领北京、武汉地质学院近百名师生长期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的集体劳动成果。为我国构造地质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论。我国地质界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教授认为该书“描述精细、讨论深入,特别对重力滑动构造之阐述令人信服,确是我国地质界之重大贡献,值得我们详细阅读”。同时,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主席Zwart教授称赞该书是“对构造分析具有现代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7.
曹鸿兴  魏凤英 《气象》2002,28(5):1-2
被定义为处在系统外围能卫护系统且与环境进行交换的中介体 ,它是系统的一部分 ,又和环境相毗邻。界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如栅栏、国界、生物膜、大气层、防火墙、蛋的外、人的衣服等等。界理论或界论要研究的就是上述界现象 ,它研究界的普适性规律[1,2 ] ,而不研究一个一个的个别界 ;从一般意义上研究界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可以说 ,不论在那里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或研究 ,都会遇到界论问题。例如在生物界 ,界现象最有代表性 ,例如龟、鳖长有坚厚的甲用以保护自己 ;细胞外围的细胞膜是分子水平上的…  相似文献   
98.
文峪金矿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99.
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多重信息的综合研究,可将东北东部地球物理及地质块体划分为A、B、C三类,它们在空间上有序的分布,特征上各自相异,揭示出所共处的区域岩石圈的大地构造环境深化历史的全过程,B类地块代表了太古宙陆块的形成;C类地块反映了古亚洲构造复杂的造山过程;A类地块则揭示出中生代以来幔作用动态过程-拆层作用和盆山构造的形成及对前期构造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100.
滇西北点苍山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点苍山西坡李子坪村分布有较多橄榄岩,围岩是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中有斜长角闪岩、变质钠长花岗岩。这些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均显示蛇绿混杂岩特征,暗示点苍山西坡有古特提斯洋的残片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