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1725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分析了煤田复合片绳索取心钻进时效不高的原因,论述了提高时效的途径,以及喷射钻进主要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扩大,水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沿河农村和工矿企业对河道水体的影响尤为严重。作为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迫在眉睫。加之沿河工矿企业生产废水流入河道内,导致河道水体的污染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根据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温河治理水质提升工程为例,通过“高效生态浮岛+复合曝气生物膜修复”多方位立体式水生态净化技术和新型绿色生物膜修复技术,最终净化塘出水氨氮≤1.1mg/L,总氮≤1.3mg/L,水质指标达到地表Ⅳ类标准。运行成本0.12元/m3,低于同类型最新技术“底泥生物氧化技术”运行成本的3~4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克罗恩患者腹部CT血管成像质量及肠壁相对强化值,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在该病患者腹部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CD,并进行了小肠CTE检查的30例患者,根据使用对比剂浓度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A组碘浓度为400 mg/mL),常规浓度组(B组碘浓度为350 mg/mL)。所有患者通过自动触发技术进行动脉期扫描。动脉期对腹部主要血管显影质量以三级评分为基础进行评价,对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及肠壁强化进行以CT值测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价,计算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定性评价上,动脉期腹部血管成像质量A组高于B组(P<0.05)。定量评价动脉期A组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强化值均高于B组(P=0.025),且A组在肠壁的动脉期相对强化值(39.25±11.99) HU高于B组(30.27±11.6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目标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皆高于B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克罗恩患者中,高浓度碘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肠系膜血管主干分支强化程度更高、显影更佳,对病变肠壁强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联合低管电压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行主动脉CTA检查患者80例,根据对比剂碘浓度及管电压分为A、B两组(n=40),A组根据对比剂碘浓度及注射速率分A1组和A2组(n=20)。A1组,注射30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4 mL/s,管电压100 kV;A2组,注射30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管电压100 k V。B组,注射350 mgI/mL北陆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管电压120 k V。其他扫描参数,注射对比剂容量,重建方式,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一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的辐射剂量、主观及客观评价图像质量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图像质量上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NR优于A组均达到诊断要求,测量主动脉各段的CT值均>300 HU;A组与B组辐射剂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有效辐射剂量(ED)降低了17.73%;在对比剂碘含量上A组比B组减少了14.29%。结论:注射300 mgI/mL碘海醇溶液、注射速率3.5 m L/s联合低管电压(100 kV)在主动脉CTA检查中取得了满意的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了精准诊断依据,不仅降低了辐射剂量,还降低了碘含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常见体重(79.4±14.5kg)及体质量指数(21kg/m20.05)。结论:双源CT可以对常见体重人群进行低辐射剂量、超低对比剂用量“双低”头颈联合CTA扫描。   相似文献   
996.
地震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箱梁复合受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觅  高亮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665-670
利用传统有限元分析法对地震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箱梁复合受力特性分析时,采用专家经验进行配筋,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导致获取的复合受力特性分析结果存在偏差。根据以往的实验研究参数结合国家对混凝土桥梁参数的限制条件,构建地震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箱梁复合受力实验模型。设定实验模型尺寸,根据模型尺寸选择模型材料,采用圆钢与角钢搭建跨梁连续支座,融合反力架与千斤顶设计实验加载方案;根据方案中得出的配筋计算结果,获取地震环境下钢筋连续箱梁复合受力实验模型的科学配筋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模型可对地震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箱梁复合受力特性进行全面、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邢台地区设定地震事件烈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邢台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得到该地区烈度—频率灾害曲线及地震风险。以地震地质资料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地壳结构等资料,确定2个设定地震事件。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合成强地面运动,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分析邢台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为今后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避难场所选址、震后救援以及地震保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对于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下,构建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采用距离型协调度评价模型,以辽宁省为例,计算其2006—2016年海洋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分析影响协调的因素,并利用基尼系数模型对其协调发展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洋生态子系统仍是实现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②2006-2016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复合系统实现了从严重失调到中度协调的转变,这期间复合系统协调度未超出基尼系数警戒值。  相似文献   
999.
钻井技术的发展使多分支水平井应用于海上凝析气藏开发。根据凝析气藏开采过程中的相变特征,将气藏划分为3个区:Ⅰ区为油气同流区,Ⅱ区为气体流动、油不流动的过渡区,Ⅲ区为纯气区。建立三区复合凝析气藏多分支水平井的解析模型,采用点源函数、Fourier有限余弦积分变换、Green函数等方法求解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井底压力特征曲线,分析凝析气藏多分支水平井的渗流规律,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气藏多分支水平井的渗流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应力敏感效应使第二径向流阶段后的压力特征曲线逐渐上翘;分支井长度增加,分支井线性流持续时间变长;分支井间距减小,两分支井间的压力波相互干扰,导致第二径向流水平段缩短;分支井数量减少使早期的压力特征曲线向上偏移;相邻两区流度比越接近1,曲线后期上移越明显;区域半径影响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该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凝析气藏多分支水平井的生产动态,为凝析气藏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复合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系统、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单要素耦合的动态模拟之中,但存在空间解释不足以及忽视系统自适应性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ANN和BN)在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性系统模拟中具有显著优势,并被应用于城市扩张、环境变化、资源需求以及生态脆弱性的识别之中,但应用面相对狭窄且限制条件偏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CLUE-S、CA和MAS)局限于从土地城镇化视角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复合模型实现了各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今后,应从技术和理论2个层面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强对微观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