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1104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2915篇
海洋学   47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9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paper studies a landfill where there are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 As serious pollution has occurr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landfill is to be closed up and renovated.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racture structure in leachate pollution at the landfill.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several stages. First,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with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 and the landfill after renovation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termined. The groundwater level of the landfills was simulated in order to modify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As a result, a feasibl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achieved. Based on this model,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CO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outside leachate between the two landfills. Accordingly, the impact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n the pollution of leachate at the landfills could be identifi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faults contribute to the migration of ieachate, they also serve as a confluence of leachate, thus further deteriora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COD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the outside leachate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are respectively 800 mg/L and 220 mg/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ost-renovation landfill. Therefor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handle the ieachate seepage in areas where there are faults as well as the neighboring areas so as to ge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相似文献   
52.
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矿物中金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样中的金用王水分解,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此法简捷快速,仪器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53.
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构造运动时期先后的问题,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本文以山东夏甸地区Ⅶ—支脉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Ⅶ—支构造断裂特征、闪长玢岩构造特征、矿体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Ⅶ—支构造的新老构造体系、同一构造体系复合现象突出,多表现为构造形迹的归并。其中成矿断裂的多期活动、构造性质的多次变化、成矿作用的多次叠加是矿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NEE向Ⅶ—支构造与近SN向脉岩截接部位形成矿体,低级序的NNE、NE、NEE向构造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54.
黄国林 《云南地质》2008,27(1):97-101
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本文对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汪国军  许洪亮 《云南地质》2008,27(2):257-259
标准贯人(“标贯”)试验锤击数,要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简易计算公式。将经杆长修正的标准贯人击数N进行统计分析,再把修正击数平均值带人相关方程,计算粘性土的承载力标准值fk,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6.
利用多个参考重力场模型分别对GRACE一个月的实测加速度计观测数据进行检校.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利用参考重力场模型确定加速度计校准参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7.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复合含油气系统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叠合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描述方法和评价思路,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复合特征,再现从源岩到圈闭的油气地质演化过程。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以断裂复合贯通为主,同时存在不整合面复合贯通,构成寒武系C—(!)—下奥陶统O1(!)—石炭系C(*)—三叠系T(*)—侏罗系J(*)+寒武系—C(!)—下奥陶统O1(*)—志留系S(*)—泥盆系D(*)—侏罗系J(*)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的复合经历3个关键时刻:泥盆纪末是构造格局与古油藏形成期,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是油气转化、重新分配与油藏调整期。研究区可分为破坏散失区、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其中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为有利油气聚集区,处在改造调整区的龙口背斜和维马克—开屏背斜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断背斜圈闭以及下古生界残留古断背斜圈闭是最佳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8.
基于一类新小波函数基的GPS相位观测值周跳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可通过1个参数因子来调节前后差分点个数的思路,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来平滑原始资料和探测GPS相位观测值周跳的方法,并通过CHAMP卫星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周跳探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房地产     
《中国勘察设计》2008,(1):98-99
北京公积金中心调查违规拒贷楼盘;七成土地出让金将确保用于保障房;北京最大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项目开工;青岛2007年度住房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0.
重液材料多钨酸钠在青海湖沉积物重力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钨酸钠是一种无毒、易配制、可循环使用、密度高的新型无机重液.本文利用多钨酸钠重液,用离心机重力分离的方法将青海湖沉积物分成低(≤1.9g/cm3)、中(1.2-2.8g/cm3)、高(≥2.8g/cm3)三个密度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6.5%.重力分离后的沉积物测试分析发现,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富粘土矿物的中密度组,揭示了粘土矿物的表面吸附是青海湖底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