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岩基快速测试方法,并以潘家口、板桥两水电工程为例,着重说明该项测试技术在坝基质量鉴定、验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赣东北灵山复式岩体是多期次的环状岩基,它们在空间分布、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和规律性变化,其成因类型属A型花岗岩。NbTa,WSn,PbZn矿是其重要的矿化形式。  相似文献   
83.
西藏曲水岩基4个系列花岗岩类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水岩基解体,建立了7个超单元和6个独立单元。该岩基由M型,俯冲I型,同碰撞I型和同碰撞S型花岗岩类4个系列组成。着重描述这4个系列花岗岩类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就位特征;并就新特提斯洋规模,性质,关闭以及印度板块与拉萨陆块的碰撞,西藏高原隆升机制等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84.
复式油气聚集带与盆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式油气聚集带指不同构造层、多个含油层系、多种类型油气藏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复合。它不仅包括受二级构造带控制的油气田带,而且也包括在一定构造背影上受地层-岩性因素控制的油气田带。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需建立盆地油气藏形成机理的质模型。该文先讨论第一个课题,即含油气盆地研究。  相似文献   
85.
86.
单家寺复式油气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部的陡坡地带-滨县凸起南坡的单2-单10、单6潜山上。油田前震旦系、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均含油气。前震旦系为潜山油气藏,下第三系为地层油气藏及断层油气藏,上第三第为披覆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7.
桩西复式油气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油田已发现下古生界、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50多个油气藏油藏埋深1000-5000m,储层空间有砂岩孔隙型和灰岩、火成岩裂缝型,形成的油气藏类型有:潜山油气藏,火成岩裂缝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是一个典型的多层多、多类型、多区块的复式油气田。  相似文献   
88.
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铀矿体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地质研究手段。经多种类型铀矿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埋深几十米至二百多米深的盲矿体。此外,还可划分复式岩体不同侵入期和确定其侵入时代;区分产铀岩体与非产铀岩体;划分硅化带中各期石英岩的先后活动序次,进而确定与矿化有关的断裂带及各种热液铀矿脉的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89.
在对山西代县恒山南麓断层的活动性研究中,发现了一群具有一定规律和特点的基岩裂缝群,对该裂缝群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几种可能后,认为其是伴随断层活动而产生的,最大的可能是地震震颤所致。  相似文献   
90.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等方面详细研究了湘南东坡矿田内的花岗岩体,认为岩体分四次侵入就位。前三次侵入岩体在岩体的产状、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相同演化趋势,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而第四次侵入岩体则不符合这一演化趋势,表明与前三者不是同源岩浆产物,根据其产状特征,可能来自更深的位置。不同期次的侵入体,具有不同的矿化特征,从而构成本矿田特有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