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01篇
  免费   9899篇
  国内免费   13186篇
测绘学   4668篇
大气科学   1168篇
地球物理   8280篇
地质学   50536篇
海洋学   2270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4590篇
自然地理   1792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695篇
  2022年   1863篇
  2021年   1978篇
  2020年   1558篇
  2019年   2014篇
  2018年   1430篇
  2017年   1588篇
  2016年   1858篇
  2015年   2053篇
  2014年   3313篇
  2013年   2519篇
  2012年   3082篇
  2011年   3103篇
  2010年   2630篇
  2009年   2605篇
  2008年   2597篇
  2007年   2165篇
  2006年   2232篇
  2005年   1926篇
  2004年   1929篇
  2003年   1995篇
  2002年   2091篇
  2001年   2238篇
  2000年   1924篇
  1999年   2028篇
  1998年   2147篇
  1997年   2043篇
  1996年   2044篇
  1995年   1952篇
  1994年   1780篇
  1993年   1611篇
  1992年   1931篇
  1991年   1743篇
  1990年   1385篇
  1989年   1197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199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本文论述了广西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探讨其快速评价方法有关问题。认为该类型矿床在风化壳中的稀土氧化物含量具有分带性,一般存在上贫下富分布规律,并探讨了铈族稀土上富下贫、钇族稀土下富上贫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关于探讨找矿快速评价时,指出:应尽量收集前人资料,重视野外踏勘选点、择优评价工作中涉及有关样品采集及半定量与定量分析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基于Windows消息机制的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串行通讯利用Windows的消息机制来解决目前工业设备控制中人机交互的模拟问题,并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4.
对广西岩溶区三个铅锌硫化物矿床风化带观测结果表明,中低山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具有更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但次生晕面积较小;岩溶平原区硫化物矿床风化与元素表生迁移特征较相似于非岩溶区的情况,表现在可产生较宽的pH偏低带和较大面积的次生晕  相似文献   
105.
国务院要求国土资源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深化到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和总体布署上来,要放到为国家提供资源保障上,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上,坚持两个方针,坚持对土地和矿产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国的国民经济在实现第二战略目标时用了20年,国民经济翻了两番,资源储量翻一番,就是说通过资源供应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翻两番这一成果。从另一角度来说,国民经济产值所消耗的资源在世界上站前列,这种粗放式利用资源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代价是非常高的。资源不可再生,如何利用和保护好资源成为摆在矿政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6.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