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5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7533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467篇
  1998年   547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596篇
  1995年   549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515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罗梅 《矿床地质》1998,17(Z1):141-144
川甘陕三角成矿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成矿背景,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文中论述了区域初始金源层为扬子型地台基底岩系,金矿化主要赋存于三叠系浅变质复理石建造及火山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建造。本区划分为5条金矿带,阐述了各金矿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鸡笼山夕卡岩金(铜)矿床分带及流体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轶男  赵一鸣  毕承思 《矿床地质》1998,17(Z2):365-368
鸡笼山金铜矿床产于燕山期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组灰岩接触带。夕卡岩分带从内向外依次为花岗闪长斑岩→蚀变花岗闪长斑岩→透辉石-石榴石夕卡岩→石榴石夕卡岩→硅灰石或石榴石-硅灰石夕卡岩一大理岩。矿化分带序列为Cu(M。)→Cu(Au)→Au(Cu)→Au-Pb-Zn。与早期夕卡岩阶段有关的流体包麦体表现为高温高盐度。温度范围400~680℃ ,平均456℃ 。大约有18%所测石榴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含石盐子晶,盐度为20.6%~51%NaCl,平均43.2%NaCl。石英、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代表成矿期的流体,温度范围126~386℃ ,平均286℃,盐度为8.7%~21.2%,平均15%。成矿深度为2 km,静水压力20 MPa。  相似文献   
993.
对雪峰地区金矿床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地层,成矿能量则由地热异常场提供。该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机制为地热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张哲儒  刘荣高  毛华海 《矿床地质》1998,17(Z6):1039-1042
考虑到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流体流动的动力学和扩散及弥散作用,建立了金成矿作用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以东北寨金矿床为例,设置初始和边界条件,求得了数值解。计算了反应时间、总硫活度、热液温度、氧逸度及流体流速对金从围岩中活化转入溶液的影响;同时还计算了当成矿溶液流经围岩发生化学反应金沉淀成矿时,反应时间、流体流速的影响及黄铁矿和石英与金沉淀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矿床地质》1998,17(Z6):1043-1046
脉状金矿中由水/岩反应造成的交代蚀变是成矿流体在其运移过程中与围岩达到化学、同位素和热力学平衡时的产物,所涉及的热液类型为H2O-CO2-NaCl± CH4±N2± H2S。在多数脉状金矿中都发生了贵金属元素(Au和Ag)及与其有关的稀有元素(As、Sb、Se、Te、Bi、W、B)、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Li、Cs、Tl )与挥发份(H2O、CO2、CH4、H2S)的富集,而形成的蚀变矿物组合与容矿围岩的化学性质及水/岩反应时的温压条件直接相关。水/岩反应是造成热液中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韧性剪切过程中金沉淀富集的新机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玉明 《地质论评》1998,44(6):643-648
一般认为,金的沉淀是因为成矿热液在宏观上已达到金络合物失稳、分解的条件。笔者认为金在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物矿物中富集的原因,是这些矿物生长时造成了在其生长面附近的微区内会出现Eh值及(或)S^2-、[AsS]^3-等浓度的局部降低,以致引起了金络合物在此微区内的失稳、分解,分解出来的金将就近附着在矿物的生长面上及随后被包围。成矿热液此时在宏观上不一定已达到金络合物的分解条件。韧性剪切过程中石英普遍会  相似文献   
997.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刘建明  刘家军 《地球化学》1998,27(6):585-591
对我国众多沉积岩系中的微细当染型金矿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非常分散复杂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沉积盆地流体的一个典型特征,这是因为盆地流体中水的两个主要来源-海水和大气降水,经不同程度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后又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再加上有机物和粘土矿物的相变水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比例加入。  相似文献   
998.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999.
云南金厂金矿床蚀变超基性岩体与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元 《地质与勘探》1998,34(5):28-32
金矿化与蚀变超基性岩体的空间关系、矿化特征、蚀变超基性岩体、成矿流体、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组成、表明金主要来源于金厂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超基性岩体。在岩体蚀变过程中,在碱性相对还原的介质条件下,金主要以硫络合物的形式进入成矿溶液,在T、P、PH、Eh等物理化学参数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沉淀。  相似文献   
1000.
贵州天柱磨山一油麻坳 金矿化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