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3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1400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877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86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10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董树文 《地球学报》2010,31(3):265-266
早在本世纪初,针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矿产资源供给矛盾,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并且多次强调从全球角度研究中国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2.
近几年来,黑龙江逊克县乌云盆地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该区金资源量已接近特大型规模,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对乌云盆地内2个典型金矿床(东安金矿、高松山金矿)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下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林刚  许德如 《矿床地质》2010,29(3):427-436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Fe-Cu-Au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宁芜、大冶铁矿成矿模式和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按照成矿系列中缺位预测的原则,认为在宁芜盆地南段的深部,岩体具有双层结构特征,进而结合其深部存在着与矿体相关的膏盐层,提出了宁芜玢岩铁矿之下应存在大冶式铁矿的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宁芜盆地南段"丰"字型成矿模式,并采用多重物探方法重点对姑山铁矿南部进行了综合探测.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应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4.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995.
滇西惠民式铁矿找矿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5):765-778
惠民铁矿产于双江陆缘弧带中元古代惠民岩组中部多旋回含铜铁火山-沉积建造中。每个小旋回底部由火山岩始,顶部至铁矿层终,构成明显的火山喷发-沉积韵律,铁矿层的大小、分叉、尖灭等,与火山岩的多寡、厚薄直接有关,受控于火山岩活动及其中心。将其厘定为云南省云县-澜沧一带区域性的中元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典型矿床-惠民式铁矿,并将与之成矿条件类似的双江-澜沧地区中元古代火山岩盆地作为惠民式铁矿的预测工作区,以MRAS定位定量方法,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进行矿产预测,优选最小预测靶区13个,估算铁矿石资源量75亿吨,做为今后寻找与勘查该类型矿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带控矿因素 与找矿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峰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56-1262
[摘要]金龙山金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的中厚层灰岩,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的粉 砂质(钙质)页岩夹中薄层灰岩,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的薄-中厚层灰岩、粉砂质灰岩。已知矿化体见于多 个层位的多种岩性岩石中。有利岩性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龙山矿区存在着明显的褶皱剪切带, 控制了以金、汞锑成矿带。由于受南北向构造的影响,本区存在着“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冶区域矿产的分 布特点。北东、北西断裂在有利岩性部位交汇形成的“米冶、“V冶,正是由于多组断裂的交汇形成了成矿 热液的通道,当这些透入性破裂构造发育在有利含矿岩层的剪切带上时,破碎岩石可直接构成工业矿 体。我们得出的金龙山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深部、向上运移中不断演化的混合热液,在有利的岩性与构 造成矿观点,在南秦岭沉积岩区金矿勘查领域可扩展许多地区,浸染状矿化有可能发现于除南羊山组之 外的四峡口、杨岭沟、冷水河、西口组,镇板断裂北侧的九里坪组、铁厂铺组等钙泥质粉砂岩层中;脉型矿 化可能发育于除袁家沟组、冷水河组之外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河组、九里坪群灰岩中。  相似文献   
997.
胡鸿飞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72-1277
[摘要]白云鄂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裂谷系,在其北部已发现 有赛乌素和比鲁特2 个金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H、O 同位素特征表明,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为矿 源岩。区域深断裂为主要的导矿构造,轴向近EW,向W 侧伏的同斜背斜为控矿构造,由其派生的纵张 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合型,近年来,构造蚀变破碎带型、 糜棱岩型等新类型金矿体及其深部盲矿体的发现,揭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成矿控制条 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确定了干斯陶勒盖-敖勒呼地区、赛乌素32 号脉群西部和深部地区2 处找矿 靶区。  相似文献   
998.
赣南火山岩型铀矿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产铀基地。笔者根据在赣南数十年的找铀实践,运用深源成矿和多元成矿理论,深入研究了区内南岭和武夷山两条岩浆岩铀-多金属成矿带中生代3个火山活动旋回的特征及其与铀矿的成生关系,总结了赣南火山岩型铀矿的分布规律、成矿模式及找矿思路,从而提出了4片有望发展成为铀矿大基地的靶区。  相似文献   
999.
马泉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特征、载金矿物特征等的论述,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今后在该地区找矿因应以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为找矿的重点部位,地表以褐铁矿为主要找矿标志,深部以黄铁矿和毒砂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00.
团结构金矿是一个产于花岗斑岩中的大型岩金矿,由于所发现的金矿体绝大部分赋存在花岗斑岩中,因此长期以来,针对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均主要围绕花岗斑岩展开。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因此,本文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团结沟金矿田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