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9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4044篇
测绘学   5212篇
大气科学   2366篇
地球物理   2131篇
地质学   9851篇
海洋学   2374篇
天文学   191篇
综合类   1955篇
自然地理   1819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750篇
  2022年   925篇
  2021年   1028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1036篇
  2018年   805篇
  2017年   822篇
  2016年   821篇
  2015年   869篇
  2014年   1352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1082篇
  2008年   1135篇
  2007年   966篇
  2006年   873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15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9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5篇
  1946年   12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981.
982.
983.
984.
长江上游水资源耦合系统优化调控涉及供水、发电和生态需水等相互竞争、不可公度的调控目标。其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协变机制难以数学解析和刻画,多维目标效益均衡优化调控难以实施。为此,以多目标优化、运筹学理论及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梯度分析法的供水-发电-环境两两互馈关系研究方法。通过多目标约束优化方法求解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在供水-发电-环境目标空间的最优解集,并进行插值构造了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关系多维空间曲面,以此为基础,采用一阶差分近似求解供水对环境和发电对环境偏导函数值,以量化环境对供水变化和发电变化响应的梯度,进而解析环境-供水和环境-发电间互馈协变关系。该方法为水库群优化调度多目标互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5.
江西银山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86.
天然河道一维不恒定流计算的守恒格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数值计算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天然河道一维不恒定流方程组的各种形式及其差分格式的守恒性。据此,本文总结了建立守恒差分格式的途径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差分格式如何达到准确或近似守恒提出了实际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7.
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1号冰川与土尤克苏冰川物质平衡观察表示80年代比以前出现大的亏损。青海湖与伊赛克湖在近百年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从小冰期最盛时以来,乌鲁木齐河谷中冰川面积已缩去44%。上述及其他冰川与湖泊变化证据清楚地指示本世纪气候干暖化趋势增强了,并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初。但如由于CO_2及其他痕量气体增加所致的温室效应使下世纪重现全新世早、中期那样的高温,则亚洲中部有可能转为潮湿。  相似文献   
988.
最近十年来中国地理科学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最近十年来中国地理科学的最重要进展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平衡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研究,遥感的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自然地理定位观测,青藏高原隆起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与城市规划,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等。最近,并已开始研究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对中国的影响,使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紧紧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989.
花岗岩成因分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90.
中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的消融和热量平衡研究是在冰川消融区中部海拔高度3895m的平坦雪面上进行的。观测场中的粒雪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清洁粒雪和包含来自沙漠地区尘暴的污化粒雪所组成。当下部污化层在表层出露时,冰川自然表面的反射率则产生急剧的变化。当反射率从0.67降低至0.52时,相应的吸收辐射量将随之增加47%。根据1983年7月5日至25日的观测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各天气情势下的热量平衡各组成分量的计算表明,在热量收入部分中,净辐射供热占71.6%5.40MJ/m~2·d),感热供热占28.4%(2.15MJ/m~2·d)。在热量支出部分中,消融耗热占94.8%(-6.79MJ/m~2·d),潜热占5.0%(-0.36MJ/m~2·d),其余0.2%(-0.013MJ/m~2·d)的热量用于冰雪层中的热传导。以热量耗散形式出现的潜热意味着蒸发抑制了凝结作用。这是因为该区相对的低温和较低的湿度的缘故。在夏季,尽管平均日总量为0.013g/cm~2的蒸发在年物质平衡中所造成的物质亏损似乎是不太重要的,然而它却是制约该区冰川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